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材料四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施政,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实行了一整套有别于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政策,并且明确这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而提出的,尤其是1941年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三三制”、保障抗日人民的人权、改进司法制度、厉行廉洁政治、保证土地所有权和减租减息、发展农工商业、调节劳资关系、实行合理税收、尊重知识分子等各项政策。如胡乔木所言,这个纲领的制定和发布,“不论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史上,还是在整个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更加全面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边区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对解放区大举进攻,国内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迅速确立新的工作方向。“具体条件变了,战争打到头上来了,参军参战这时应比群运还重要,一时应成为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发出“后方比着搞生产”的号召,带领各界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运动,各军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生产支援活动。1946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

——摘编自《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的主要特点,并简评其施政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为取得胜利采取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对解放战争的意义。
2022-02-2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史上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指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民族重整:经过七八百年的过程,原有“汉人”的中国人口,在接纳无数北方、南方的外族成分,形成一个新的庞大而多元的民族。同时发生文化重整:这个民族认同于一个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西洋数学、天文地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中国,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尊重。意大利人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还专门介绍了西方水利技术。清初,很多外国人任职于宫廷,主持历法修订并为康熙帝讲授科学知识。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西学在我国古已有之,只是后来失传,西学实际上源于中学;或者认为西学还不如中学。还有人强烈反对西人主持的历法,理由是“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结合所学,说明“秦汉至隋唐是中国民族和文化重整时期”这一观点。
(2)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
2016-03-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测验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北京城初建时的城郭是方形,符合前朝历代都城的传统形制。但是由于实际的地理状况不可能是均质的,北京城自元大都时期就受到地形与河湖水系的制约,是在理想的范式与现实中调和的产物。明朝由于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威胁,嘉靖三十二年()加筑外城。明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8公里,成为北京城最明显的标志。皇宫坐落在中轴线.上,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两侧,专制皇权对城市乃至国家的控制以这样一种集中的带有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到极致。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划分都市为若干区,以定规制。凡楼房之高大,距离之远近、建筑之性质等事,皆随区而定,区中住民所营事业,亦有一定之取缔。如住宅区,不得开设工厂,商埠工场皆有相当地点是也。市之中心,必有公园及公共楼房,如市政局、图书馆等,环聚一处,名为市中心。复于各大道之当眼处,或于数街聚合之点,建立伟大之建筑物,如教堂或戏院者,以壮观瞻。德国都市之规划,亦不仅仅为现在设想,且有预定百年以后之扩张设计者。故德京柏林百年后之扩张至何程度,街道建筑之设施如何,早已有预定之计划。

——孙科《都市规画论》(1919年)


(1)据材料一,概括明北京城建设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都市规划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简析明北京城与德国都市建设上的差异。
2022-01-24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九韶(约1208-1268),四川人。1247年撰成《数书九章》干书。其在《序》中握出“数与道非二本”,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撰此书可通过数学而“进之于道”。全书共189大类,即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物类,上至天文、星象、历律、测候,下至河道、水利、建筑、运输,各种几何图形和体积,钱谷、赋役、市场、牙厘的计算和互易,许多计算方法和经验常数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书中提出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比西方著名数学家高斯1801年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00多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和“正负开方术”(以增乘开方法求高次方程正根的方法),是非凡的数学创造。《数书九章》是国内外科学史界公认的一部世界数学名著,被誉为“算中宝典”。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九韶数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九韶取得数学成就的原因。
6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024-03-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筹建之始……(左宗棠)明确指出:“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竞成虚设。”……英、法、俄、德等国“备以船炮互相矜耀,日竞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因此,“非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不可”……“欲得其造船之法,为中国永远之利,并可兴别项之利”……还进一步提出附设艺局(注:“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聘请西洋技师,派中国工匠、学员学习西洋语言文字、标法画法等。……福州船政局前后共成船34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建造的3艘……巡海快船,是当时中国自己修造的最大军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福州船政局》

材料二   (福州船政学堂)《艺局章程》规定:“开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对于打破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以读《四书》、《五经》和做八股文章为习尚且以猎取科举正途为荣耀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作用。……主要课程为算术、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在船政学堂内也开设有中文课,且对学生加强儒学思想的教育。……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严复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毕业回国后,……成为一名军事教育家,后来又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九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诚,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   学徒班(艺圃)有近300个青年人。这些青年人白天在车间做工,晚上听三小时的法语、算术、几何及绘图课。

——巴斯蒂(MananneBastid)《福州船政局的技术引进(18661912)》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学堂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福州船政学堂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福州船政学堂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经历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同之际(1850——1875),是晚清财政体制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关税所入仅存虚名”,中央政府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起初被动默许地方自行筹措军饷,后来却主动督促各地督抚“无论何款,赶紧设法筹备”。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晚清政府也曾试图将下放的财权收归中央,却使得地方财权进一步扩展,终使财权下移之局呈不可逆转之势。各种洋务企业的开办,地方掌握和控制了新的财源一官业盈利,随着洋务局所的增加,所需人员增多,督抚的用人权也延续下来,以省为单位的经济体系、财税体系、军事体系、外交体系逐步形成,地方事权的扩展成为财权下移的一股推动力量。此外,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晚清财权的下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蔡国斌《咸同变局与晚清财权下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同时期中央财权下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咸同时期中央财权下移的原因。
2021-12-01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9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启蒙运动”,的意思是思想解放运动、社会解放运动。在西方,从公元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至16—18世纪的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前导的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皆属于启蒙运动阶段。
西方的启蒙运动持续了约400年,形成了两大思潮、两种文化。从近代来说,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他们始终以人和意识为研究对象,运用的是理性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文学文化。以培根、洛克为代表的哲学家,以科学和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科学文化.这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由来。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17、18世纪,一方面,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结束旧的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他们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摘编自gone with wind主页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笔下的西方启蒙运动具有怎样的的特点。(不得摘抄原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这一时期开始的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何相同点。
2016-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历史上城市发展体现了文明的演变,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东京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7世纪,伦敦就已经做好了充当世界资本主义首都角色的准备。

——彼得·伯克

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   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地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费尔南·布罗代尔


(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伦敦被誉为“世界资本主义之都”的原因。

中国城市化比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



(3)指出新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并分析各自的原因。
2020-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