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9 道试题
1 . 《管子》记载:“良田不在战士(不赏给战士),三年而兵弱”“甲兵(军事)之本,必先于田宅(农业生产)”。这些主张(     
A.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B.不利于小农经济成长
C.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D.标志土地私有制确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高祖以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期,有“田租减半”之诏,景帝时(前155年)复“三十税一”制。东汉时,刘秀曾实行“什一之税”,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旧制。汉初规定,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20钱;15岁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一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记载,曹魏“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摘编自王文东《浅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秦汉至明清各朝赋役制度屡有更改变化,考察时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①赋与役分和合及其程度;②赋与役各自所占的比重;③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或标准;④赋役的课征形态。若从这四方面纵观我国封建赋役制度的演变过程,唐代废租庸调制而实行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

——摘编自林正根《隋唐至明清土地、赋役与农民起义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与曹魏赋税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一个区分阶段性的标志”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当今社会税制变革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载,刘渊的祖先冒顿单于迎娶了汉朝公主,并与汉高祖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改姓刘氏。匈奴人刘渊自称汉家外甥,建立的政权名为“汉”。该现象说明(     
A.门第观念影响广泛B.正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交流趋势出现
2024-01-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急性传染病,古人十分强调早预防、治未病。《黄帝内经》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中医认为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抗邪的能力,也包括自身的抗病、康复能力。《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设空邸第为置医。”明确规定设置隔离病房治疗,以免疫病传播。晚清名医余伯陶在《鼠疫抉微》中指出:“避之之法,厅堂房室,洒扫光明,厨房沟渠,整理清洁,房内窗户,通风透气。”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

材料二   194910月下旬,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突然爆发鼠疫,1027日,毛泽东指示召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紧急会议,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任主任委员,组建防疫总队分赴察北、绥远、张家口等疫区开展防控工作。广大卫生防疫人员迅速开展诊疗、尸检、捕鼠、消毒、隔离观察、防疫注射等各项防控工作,经过近20天的连续奋战,察北鼠疫疫情得以控制。尽管新中国第一次防疫战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新中国卫生防疫的薄弱现状仍然让党和国家领导人忧心不已。194911月,卫生部刚刚成立,毛泽东就指示必须大力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争取3年之内在全国大部分县建立县级卫生院……在县属区建立卫生所,乡村要有卫生员,工矿街坊都要有卫生组织。

——摘编自谭乐沁、杨晓璐《新中国第一次防疫“大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疫病防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积极应对察哈尔疫情的作用。
2024-01-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
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6 . 据史料记载,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十多个,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并在各处通商口岸设置市舶司或市舶务,“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这表明,宋朝(     
A.海外贸易管理的规范化B.极重视征收海外贸易税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废弃D.鼓励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2024-0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印度尼西亚惠荣宫(妈祖庙)始建于1887年,1897年刻立于宫中的《惠荣宫序兼乐捐碑》上,有“乐捐者中有荷兰人缎媚临和棉尝远,共捐800盾”的记载。该记载表明当时(     
A.殖民当局推行愚民政策B.国际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C.印尼族群结构发生巨变D.亚洲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2024-01-26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三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前来中国进贡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据记载,贡使来华,旨准京城觐见,来往国书,献奇珍异物。帝嘉许,与之贸易,倍偿之。这种“贸易”形式(     
A.有效阻止了西方的经济侵略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成了封建政府的财政负担D.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2024-01-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今,著名农业科学家庄巧生(19162022)的团队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约4亿亩。庄巧生以抗逆、丰产、抗条锈病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多个良种,累计增产45亿公斤小麦;他在国内较早倡导和实践了三交和复合杂交育种方法;他最早研究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提出了一些对品质育种有指导价值的量化指标。他编著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小麦育种实践、技术成就和生产发展的进程留下了历史记载,并附录20世纪上半叶开创小麦改良工作时的简略情况;书中提出的一些概念为我国农业科学团队开展“973计划”相关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启发。庄巧生晚年十分关注国外引种工作,强调我国几乎每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都有国外品种血缘。他还表示,我们的科研与科普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追、赶、超、补(填空白)的工作还很多,要“只争朝夕”,所以要科学地、经济地、节约地分配使用人力、物力。

——摘编自李晨《“世纪麦翁”:耕耘华夏留麦香》


(1)根据材料,指出庄巧生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出贡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庄巧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2024-0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明朝万历《兖州府志》记载定陶县时写到,“国初宫室尚朴,服不锦绮,器用陶瓦。成化以后,富居华丽,器用金银,陶以翠白,市井有十金之产,辄矜耀者有之。”材料可以说明(     
A.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颠覆B.儒家崇俭戒奢思想完全打破
C.传统士农工商结构的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消费观念
2024-01-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