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对联想和神喻等传统史诗创作手法进行了扬弃,转而注重对史料的批判分析与逻辑概括。这(     
A.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C.批判了个人主义的泛滥D.体现了理性著史的精神
2023-01-29更新 | 1132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1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2020-10-05更新 | 5291次组卷 | 71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3 .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1-09-06更新 | 3529次组卷 | 31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政府曾出钱亿万,面向市场筹措物资以平抑物价,救灾度荒,称为和市。和市规定,采购的必须是“土俗所产者”,如在扬州和南徐州“市籴”,建业和江州等先“市米”,再买“丝绵纹绢布”、“胡麻”和“布腊”等。从颁布诏书到执行完成仅一年。这反映了(     
A.专业市镇蓬勃兴起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民族交融局面深化D.区域经济差距增大
2023-04-14更新 | 117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019-06-08更新 | 5993次组卷 | 78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2018-06-09更新 | 8785次组卷 | 99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1(北京)
7 .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A.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C.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D.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2022-04-10更新 | 2284次组卷 | 43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8 . 日耳曼人在南迁过程中,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日耳曼统治者则将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A.推动了区域文化认同B.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进程
C.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D.批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2023-05-14更新 | 1027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D.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2024-01-20更新 | 1014次组卷 | 2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些主张,着重强调的是(     
A.以人为本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天下为公
2023-03-08更新 | 95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