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学者绘制的工业革命时期变化模型图。这一模型(       

A.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B.说明劳作方式影响技术创新
C.反映了工业革命与组织变革的互动D.意在强调企业家精神的重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59年9月,一架载有苏联领导人的巨型苏制图-114型飞机缓缓降落在美国机场。令来访苏联领导人颇为震惊的是,这架飞机比美国飞机高的多,因此美方机场的机动舷梯够不到苏联飞机的机舱门,最后通过苏联飞机逃生梯与美国登记梯连接,才走下飞机。对此现象的合理认知是(     
A.苏联重工业明显较为发达B.美国基础设施长期未能改善
C.美苏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D.长期冷战影响国际技术标准
2024-04-12更新 | 199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     
A.王朝政治的差异B.制图技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变化D.外贸政策的不同
2024-05-08更新 | 340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敦煌文化成为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结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是一个缩影……通过丝绸之路,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实现了交流和对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不同文明实现了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札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与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文化成为四大文明交汇融合结晶的原因及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2023-03-23更新 | 39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之所,祓除不祥,此乡愚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
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
2023-11-10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急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但除广东的缫丝厂外,都是到19世纪80年代才有所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兴起,他们都属小厂,创业资本仅数千两,最多不过数万两,仅一家丝厂达10万两。进入19世纪90年代,设厂增多,并有轧花、棉纺织厂,资本二三十万两者已不罕见,更有达50万两者。然而比之洋务企业,仍属小型,技术设备亦多因陋就简。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共同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下西洋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皇帝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绘成了《皇舆全览图》。

——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概况(部分)

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
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 “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 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应用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中外舆地全图邹代钧主编1903年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
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的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周世棠、孙海环1906年民间刊行的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东三省铁路图商务印书馆1905年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地图绘制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绘制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图绘制发展的意义。
2023-03-04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下面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下面图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0更新 | 228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10 . 南北朝时期多种画风在莫高窟的壁画和造像之中并行,佛陀形象在承续西域,印度之风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原之风。隋文帝提出“雕刻灵相,图写真容”的著名观点,唐代原本高高在上,庄严的印度佛尊也演变为善于雄辩的士族文人菩萨。这主要反映出(     
A.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在民众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B.佛陀形象从南北朝至隋唐的演变,呈现出世俗化特征
C.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两面性的影响
D.佛教逐步本土化,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和升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