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51 道试题
1 . 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中国炼铁技术领先世界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洋务运动侧重开办民用企业
2019-04-10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政治史-考点06列强入侵和反侵略斗争
2 . 历史研究往往具有国家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老师准备撰写关于甲午战争的论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大陆有关论文或者书籍有很多相似:观点上是日本人挑起侵略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资料上在本国很难找到有关甲午战争的第一手资料如战争亲历者或决策者的日记、信件、战争相关统计资料,一般是引述其他人的研究结论。在叙评上说日本人都是战前外交卑鄙、战中屠杀残暴、战后贪得无厌强硬索取,说清政府就是腐败无能。相当多的结论重复或者叠加,新结论往往是对以往结论的补充完善。

材料二 日本人对甲午战争的立场和心态是很平静的,无论是从官方也好还是民间也好,他们没有把这个战争看得那么重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近现代以来他们没有过分渲染,对它的评价一直都比较低调,中小学的教科书也都是这样的状况。但是日本人在甲午战争的研究当中,他们的功夫下得非常足,他们做的所有统计、文献的记载和学者对战争的研究,都做得相当完美。《清日战争》这部书后面附有大量的日本方面的数据记载,作者只是选用了文献中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日本的《日清战争统计集》1~4集的大部头,统计资料包括方方面面,兵马、车辆、运输、后勤、军法、战俘、战地民政等等,都记载的特别详细。其中每场战斗弹药的消费统计,精确度达到个位数。百年前日本人在统计学上所做的工作,着实令人震撼和敬佩。让人感觉到,清日战争日本成为战胜国是注定的事情。现代日中友好以后,日本人一直不太肯谈清日战争的历史事情,不愿意刺激中国人的心理底线,从民族性来讲,我觉得他们的心态是低调与平和的。

——《清日战争》作者旅日华人宗泽亚


(1)概括中日两国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问题上的不同特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以上中日学者不同特点的原因
2019-03-16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7月28日《每日一题》 2020届一轮复习 每周一测
3 . 据WTO数据统计,2008年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成员(G20)共实施了1583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采取了600多项,约占G20成员贸易限制措施总数的40%。据此可知
A.美国致力于维护世界贸易公平
B.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C.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削弱
2019-10-18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30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
A.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B.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
D.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019-02-28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12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下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作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
诸侯国
士兵数十万百万百万数十万数十万数十万七十万

A.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
B.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
C.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
D.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材料二   1949年—197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

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5
指数105.1121.3108.899.772.794.4117.0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材料三   



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五: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3645113257.56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和对比材料一、二概括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四指出:近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指出每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4)依据材料五、六,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苏联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1927358.84565.6168.51626.7838.0924.3
1928425.15237.1190.61447.6947.9865.6
1929485.45733.9229.41621.0971.6979.1
1930576.44135.3228.91151.1944.4744.3
1931562.02636.2188.3826.9781.6528.6
1932592.71390.1239.8574.7563.8534.6
1933684.22360.5319.8758.6657.7713.7
1934969.32647.3384.41188.6615.5899.2
19351252.03464.0470.41641.9627.71001.7
19361633.94853.4522.31917.5670.81197.4

——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


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

8 . 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
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B.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C.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D.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
9 . 根据的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30日,WTO已受理了496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每年受理25起,这远远多于“关贸总协定”存续47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A.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更受认可
B.经济全球化潮流出现明显衰退
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
D.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
2018-06-2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6月2日 《每日一题》 必修2 每周一测
10 . 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工业部门国营经济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89%11%
冶炼工业90%10%
机器制造业73%27%
化学工业75%25%
饮食品工业23%77%
服饰品工业8%92%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2018-05-25更新 | 285次组卷 | 16卷引用:复习点0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