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后期,新思想的因子在江浙一带表现得尤其活跃,几个反对传统理学和礼教的著名人物,都曾在这一带散布过他们的影响。明末清初,一批闺秀诗(词)人脱颖而出,商景兰首开闺阁中结社联吟之风。浙江杭州的“蕉园诗社”创办于清朝康熙年间,最早由顾若璞、顾之琼发起。各位闺秀皆出自举子士人之家,她们的父亲或是进士、举人、诸生,或是丞相、翰林、县令,兄弟也不乏举子文人。诸闺秀的诗友多为家族中的成员,有着各种姻亲关系。据《杭郡诗辑》载,林以宁(蕉园诗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少从母氏受书,取古贤女行事谆谆提命,而尤注意经学且愿为大儒”。蕉园诗社“月必数会,会必拈韵分题”。她们聚会频繁,且创作热情高涨,常常“吟咏至夕”。

——摘编自李国彤《女子之不朽——明清时期的女教观念》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蕉园诗社及其诗人群体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蕉园诗社兴起的因素。
2024-04-25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

记述

出处

(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苏冕等《唐会要》
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慎)之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赵璘《因话录》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
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
2024-04-16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11大核心考点+75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新高考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帝王将民惟邦本作为治国之要。汉代民本思想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民生。贾谊曾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且强调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民本思想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而是将民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唐初的魏征和李世民明确地提出了民水君舟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力役;息边争;不违农时;大办农业,使耕者有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灾百姓;慎刑罚。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家,既不像先秦民本思想家那样强调民在邦国中的地位,劝诫统治者要得民心,亦不像汉唐以后强调人民载舟覆舟的历史作用,他们所强调的是人民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

——摘编自赵树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4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8次组卷 | 36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反映体现类选择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思肖(12411318),号所南,福建人,南宋学者、画家。少时勤奋,侍父读书,明忠孝廉义,14岁中秀才,后又考取太学生。宋亡后,不肯仕元,改名“思肖”,暗寓思赵宋。他画兰不画土,人问其故,则曰:“一片中国地,为夷狄所得,吾忍画耶?”一生写爱国诗歌400余首。晚年隐居苏州,邑宰“胁以赋役”索一幅墨兰,他答曰:“头可断,兰不可得!”逝世前,将田产交托寺庙,用作祭祀家人和接济乡邻。元末直至清,多人为他作传,成为“遗民”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在《国画中的民族意识》里,称赞郑思肖是“民族意识浓烈的人”。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记者招待会回答台湾问题时,引用其诗作“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摘编自《苏州府志·郑所南小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郑思肖的人格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后世研究郑思肖的价值。
2024-04-28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7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讲义)-【上好课】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诗言志,史铸诗。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1.阅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四 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

(1)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共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2)导致材料三中“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及意义如何?
(3)材料四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4)材料五中“米旗”开始出现在香港与哪次战争有关?“邓公一语”指什么?
2024-02-22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汪遵的《汴河》诗:“隋皇意欲泛龙舟,千里昆仑水别流。还待春风锦帆暖,柳阴相送到迷楼。”

史料二   李敬方的《汴河直进船》诗:“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史料三   唐代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贯通东西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自西北方向的河南永城进入淮北市往东南经过铁佛、百善、四铺三个乡镇流入宿州,全长41.5公里,沿线发现各类文化遗产点20多处。其中柳孜运河遗址、百善运河遗址河堤剖面、五铺大寺庙遗址、唐宋时期村庄聚落、宗教场所遗址、古战场遗址及古墓葬等,这些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如珍珠般镶嵌在运河岸边的村镇田野中,丰富了淮北市境内隋唐大运河的内涵和申遗的价值比重。

——摘自郭云修《情系大运河——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前前后后》

(1)简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修筑大运河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2024-02-21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1865 年前后,六十余岁的斌椿作诗写道:“卫公(指美国使节卫廉士)来京师,赠我《联邦制》。才士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著书讲文艺。初如井底蛙,开编犹愤愤。书云地形方,主静明其义。岂知圆如球,昼夜如斯逝。”该诗可用于说明,当时(     
A.列强对华文化输出成效显著B.欧美对华利益争夺日趋激烈
C.传统知识分子出现转型迹象D.美国企图对华移植美式政体
2024-04-27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
9 .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古巴比伦——最早驯化马、《汉谟拉比法典》
B.古代日本文化——桑奇大塔、《源氏物语》
C.玛雅文明——最早种植甘蔗、羽蛇神金字塔
D.阿拉伯文化——克尔白神庙、“悬诗”
10 . 唐代诗人卢纶(739—799)在《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一诗中曰:“沿溜入闾门,千灯夜市喧。喜逢邻舍伴,遥语问乡园。”该诗内容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藩镇重视文化发展B.诗歌成为文学主流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坊市制度遭到废除
2024-03-29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