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2 道试题
1 . 17—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不少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除《饮茶皇后》之外,还有《绿茶女神》《给我一杯茶》《可爱的茶》《中国茶》等著名的咏茶诗以及《序中之茶》《一滴茶》《双重买卖人》等戏曲。这反映了(     
A.商业革命扩大茶叶的贸易范围B.饮茶成为西欧社会的时尚标志
C.中国茶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同D.茶文化丰富了英国的文学艺术
2 . 北宋末年有诗云:“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作为史料,该诗可以佐证泉州(     
A.海外贸易的繁盛B.积极鼓励海外移民
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D.渔业捕捞技术的提高
2024-05-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初,齐鲁是受《诗》《春秋》等五经影响最主要的地区。汉武帝时期设置五经博士,天下的年轻人都以读(五)经为务,私学盛行、学校林立,五经影响到全国。这主要因为(     
A.儒学自身的调整B.政治统治思想的转变
C.选官制度的变化D.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2024-04-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7年飽秋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拨开帝国的迷雾,耻辱的云醫,人们终于见到天日,扬眉吐气。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A.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D.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古希腊戏剧的题材、剧情虽然已知,但诗、音乐、舞蹈与哲学说教每次都不同,往往抒发公民的情感,关注广大观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城邦政治、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A.古希腊戏剧创作缺乏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B.古希腊戏剧有助于培育城邦公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C.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产生于古希腊戏剧作品之中
D.古希腊戏剧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展,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2024-04-2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中提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能参预天地之职)。”

—整理自《老子》《荀子》

材料二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并对中国传统诗词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禅趣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整理自豹云天《探索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的历史脉络和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老子和荀子的主张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并予以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佛教的角度说明隋唐时期“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说明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

记述

出处

(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苏冕等《唐会要》
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慎)之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赵璘《因话录》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
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
2024-04-16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       

人物

成就

山上亿良

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

空海

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

吉备真备

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
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
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帝王将民惟邦本作为治国之要。汉代民本思想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民生。贾谊曾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且强调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民本思想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而是将民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唐初的魏征和李世民明确地提出了民水君舟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力役;息边争;不违农时;大办农业,使耕者有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灾百姓;慎刑罚。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家,既不像先秦民本思想家那样强调民在邦国中的地位,劝诫统治者要得民心,亦不像汉唐以后强调人民载舟覆舟的历史作用,他们所强调的是人民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

——摘编自赵树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10 . 汉代,颍川太守黄霸因仁厚爱民、广施教化而屡获提拔;南阳太守杜诗广开田池、富裕民众,被尊称为“杜母”;桂阳太守许荆以上书自罚来平息兄弟争产,成为司法决狱的模范。上述事迹得到后世帝王反复引用和赞赏。这体现了(     
A.儒家礼教决定帝王治国方针B.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基本原则
C.吏治政风关乎国家盛衰兴亡D.汉朝地方治理模式延续久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