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45 道试题
1 . 17—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不少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除《饮茶皇后》之外,还有《绿茶女神》《给我一杯茶》《可爱的茶》《中国茶》等著名的咏茶诗以及《序中之茶》《一滴茶》《双重买卖人》等戏曲。这反映了(     
A.商业革命扩大茶叶的贸易范围B.饮茶成为西欧社会的时尚标志
C.中国茶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同D.茶文化丰富了英国的文学艺术
2 . 上海正蒙书院是光绪四年(1878年)由上海邑绅张焕纶等创办,学生分为数班,即后来多级教授制,教科为国文、地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等,后增设英法文、旁及体育,尤其注重德育。该书院(     
A.与传统书院科目设置基本一致B.略具近代学校性质的新式书院
C.是洋务派开办的专门实业学堂D.标志着新学制系统的全面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如图为1937年该校第二期招收的部分学员情况。据此可知,该校的主要任务是(     
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如陈赓、杨得志等
原东北军、西北军一部分爱国军人,如张学良弟弟张学诗,杨虎城儿子杨拯民等
参加一二•九运动的爱国青年学生
A.团结民众建设边区政权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凝聚力量争取抗战胜利D.提升干部军事政治素养
2024-05-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模拟训练(一)历史试题
4 . 《国语》记载了大量臣子对君主的箴谏活动。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前期的箴谏活动中,《诗》《书》和所谓的“先王之制”等传统资料被用作论据。而春秋中后期的很多箴谏内容,逐渐抛弃了礼义、道德的说教,而是客观地分析当时的形势。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社会变革冲击传统观念
C.变法思想成为主流D.传统君臣关系走向瓦解
2024-05-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下内容节选自1867年飽秋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拨开帝国的迷雾,耻辱的云醫,人们终于见到天日,扬眉吐气。平等的蓝图开始在脑海中形成。手中紧握武器,心里才会安宁。“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正义啊,公社把你的原则确认!
A.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D.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中提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能参预天地之职)。”

—整理自《老子》《荀子》

材料二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并对中国传统诗词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以禅语入诗,二是以禅趣入诗,三是以禅法入诗。

—整理自豹云天《探索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的历史脉络和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老子和荀子的主张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并予以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佛教的角度说明隋唐时期“不仅吸收了外域文化,而且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说明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影响。
2024-04-27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铨选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官僚选任制度。宋代一方面通过科举等方式广求人材,吸收“新鲜血液”;一方面通过铨选使这支队伍分门别类、上下有序。照宁年间,作为王安石吏治思想的实践,铨试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四年十月,重定铨试之制。据马端临说:“旧制荫补初赴选,皆试律暨诗;已仕而无劳绩、举荐及无免试恩,皆试判;(熙宁)更制以后,概试律义、断案、议,后又增试经义。中选者皆得随铨拟注,其入优等者,往往特旨擢,赐进士出身。”于是,荫补人及天下官吏争相诵习法令。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材料二   虽然北洋政府制定颁布了大量有关考试的法规法令和施行细则,也口口声声说“无论何项文职,均以考试或甄用合格者为进身之正轨”,并下令要求对考试各法规应“切实遵行,不得臆为出入,致滋徇滥”。然终其灭亡,北洋政府也没有制定公布出一个完全以考试为文官任用标准的正式文官任用法。事实上,通过文官考试获得为官资格的人微乎其微,充斥于政府的仍是大量的旧式官吏。现任的前清官僚得以留任或升任自然不在话下,甚至那些早已不在任的前清遗老们竟也被重新任用,“都中各部犹存清代之风光”。因此,民国的官吏是“旧官僚奴根未去,新官僚又大种奴根”,在民主共和制华美的外表下包含着的是封建主义的内核。

—摘编自秦昊扬《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进入到一个恢复、发展和改革的新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明确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1982年开始,国家机关进行了机构改革,在实行干部退休制度的同时,大批地选拔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另一重要措施是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对领导职务规定一定的任期和届数,任期满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决定升降或连任。针对长期以来干部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国家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把过去管理下两级改为原则上只管下一级,企业和一些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管理权限的下放也逐步跟进。

—摘编自陈振明《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铨试相较于科举考试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时期文官选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024-04-15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不无自豪地写道:“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巴、蜀、越海(治所在今四川西昌东南)、郁林(辖今广西大部)⋯⋯,周时被发椎髻,今戴皮弁;周时重译(指辗转翻译),今吟《诗》《书》”。这在实质上揭示出当时(     
A.文字服饰实现统一B.政治一统促进文化认同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各地经济文化平衡发展
2024-04-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燥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引自(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汉初“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在治国思想、政策方面的表现,并概括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及重要影响。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明代中期,在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大约从嘉庆朝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大量出现,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的市民阶层逐步扩大;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日益受到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思想的挑战;随着民间的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前所未有地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也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如此一系列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都在这一时期涌现。早期启蒙思潮是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思想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期“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并对“阳明心学”进行简要的评价。
2024-04-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作了一首诗,其部分内容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所写的“百万雄师”是指(     

A.红军B.八路军C.新四军D.解放军
2024-04-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