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牢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   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整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怒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3-06-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
2023-09-28更新 | 2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3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     
A.受行省制度的影响B.意在防范分裂割据
C.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利于市镇经济兴起
2022-09-09更新 | 2538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5 . 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它地区继续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负责“掌按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等工作。由此可见,唐朝的基层制度(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突破了原有的坊市制
C.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割据D.兼具行政和经济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代通过科举者,要想步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吏部选官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这反映出唐朝选官(     
A.重视官员的综合素养B.以科举考试为主
C.确保了行政效率的提高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2-11-14更新 | 297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王建《凉州行》(部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绿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该诗反映了
A.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社会治理制度完善
C.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固化D.羁縻政策成效显著
2022-05-14更新 | 665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8 .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2022-05-13更新 | 1141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9 . 三国时期的桓范在《世要论·治本》中写道:“天地未易,民众未昇,而冶乱殊趣,其因何在?曰:遇禹汤则为良民,遭桀纣则为凶顽,治使然也。善治国者,不尤(归咎)斯民,而罪诸己;不责诸下,而求诸身。”材料体现出的治国理念是(       
A.正身修已,仁义为本B.刑德并用,慎刑息兵
C.尚贤任能,体恤民艰D.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2022-04-25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2022-02-28更新 | 6558次组卷 | 4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4周对抗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