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北宋科举考试中封弥法(糊名法)施行后仍然无法杜绝士子作弊,据《宋史》记载,当时主考官令士子在卷中“密为识号”。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颁布了《亲试进士条制》,从此以后誊录形成了制度化。此举(     
A.杜绝了士子考场舞弊B.促使了阶层开始流动
C.完善了科举考试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2 . 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3-07-21更新 | 250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清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     
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
2023-06-11更新 | 273次组卷 | 3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     
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2023-06-09更新 | 6163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当时其他视角的观察D.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2023-04-28更新 | 1435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展现了我国(     
A.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B.坚持多边外交的一贯主张
C.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D.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
2023-03-24更新 | 508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7 . 北伐出师之际,仅画报宣传品就备有1.2万份。宣传品共计分8种,包括标语、国旗、画报、小册子、传单、报告等。北伐初期,北伐军派遣了一支多达620人的宣传队,跟随各军进行宣传。宣传对象主要是战地平民和北伐士兵。这反映出(       
A.战争胜利与否取决于政治宣传B.北洋政府对新闻报刊管控严格
C.宣传画便于提升民众文化水平D.北伐宣传通俗化便于社会动员
8 .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力量B.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壮大反抗国民党政府力量
2023-03-01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社会等级;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出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023-01-19更新 | 158次组卷 | 37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横山清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内阁阁臣的选拔方式大致有两种:特简和廷推。特简是指由皇帝直接以圣旨的方式任命阁臣,而不通过吏部。这种方式大致又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由皇帝本人亲自选拔出阁臣;二是皇帝采纳大臣们的荐举,或由中官们的援引而任命;再有一种形式是由现任阁臣们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点用。万历以前,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而万历以后,则多是廷推。廷推是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共同推举,推举出的往往是一些威望素著的大臣。明代的廷推大典形式很严格,大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和言官们,所以,廷推能够采纳众议,较为公正。特简和廷推的决定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喜欢与否是能否入阁的决定因素。

——摘编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

材料二 明朝内阁相当于一个秘书处,这在法理上来说内阁是没有宰相之名,由此也就没有宰相之责,可又确有宰相之权。内阁行使相权缺乏律法依据,所以外廷同内阁之间会出现一些权力上的纷争,在责任上也会相互推脱。明朝的内阁,受到皇权和宦官势力的牵制,当年张居正任首辅,仍须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结好才能执掌大权。明朝内阁其本意是想要分担皇帝的政务压力,但是后来却因为内阁权力划分和律法等问题,使得内阁是一种不健全的存在,在皇权的压制下,内阁被夹在了皇权和外任官员之间,极其容易受到君主意志的影响。

——摘编自陶佳城《浅谈明朝内阁制度的优缺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阁臣选拔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