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中出现了一批豪农豪商,甚至冒出“少数象三井鸿池那样的大富豪,(他们)称霸全国商业界并贷巨款给幕府和各藩”,“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材料所述现象(     
A.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使社会关系日益趋向紧张
C.拉开了社会制度变革序幕D.对明治维新具有一定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小楚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民心所向是其建立的源动力B.郡是直属于三公的地方行政机构
C.儒家大一统思想被成功实践D.该体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是“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冯梦龙认为《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说“捷且深”,他在整理民歌时“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表明(     
A.民间文艺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B.小说戏曲成为社会教化主体
C.通俗文学影响力超过高雅文学D.八股取士制被知识分子舍弃
2023-05-14更新 | 23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4 . 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兴起于北魏的关陇集团因籍贯大多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得名,主要是由汉人豪族和鲜卑权贵共同组成的集合体。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影响直至唐朝。西魏、北周、隋、唐多个王朝的建立者出自或推称出自这一集团,他们在政治上结成一体,又都与鲜卑独孤氏联姻。这一现象(     
A.推动了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的形成B.有利于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整合
C.表明中央对周边族群实行开明政策D.完善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塞古一世(约前358~前281)在底格里斯河畔建塞西亚城为都城。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希腊式的市场、剧场与体育馆,以及大量刻有希腊语的钱币、印章、封印。由此见,该城的建立(     
A.立足于因俗而治的怀柔政策B.旨在实现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C.适应了王国领土扩张的需求D.体现亚历山大统治模式的延续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以前,土葬一直是丧葬的主流。焚尸火化原为浮屠之俗,宋人习之,遂流行于河东、两浙,宋代官方曾多次明令禁止,但收效甚微,甚至“虽富有力者……亦致焚如”。火葬在宋代的流行(       
A.对传统儒家伦理造成冲击B.标志佛教取代儒学主流地位
C.反映出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说明宋代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2023-05-1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20年,苏俄农民总是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强制性的捐献”,但当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还要选择苏维埃政府时,其中一个名叫埃米连诺夫的农民说:“革命前我有8英亩田地,现在我有85英亩。”当时农民对政府的态度(     
A.影响着苏俄国内战争的走向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源于苏俄革命后经济的恢复D.体现了苏维埃政体的先进性
2023-05-10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及铭文,器物的主人是第一代晋侯燮父,它以仁立回首的凤鸟为造型,构思奇特,制作精细,器物铸铭为“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该文物可用来研究(     

      

A.商周存在尊崇妇女的习俗B.晋国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东周灿烂的黄河流域文明D.西周青铜艺术和祭祀文化
2023-05-04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     
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