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1940年,延安县曾用民选的方式选举征粮委员会,选出了9名共产党员和18名非党人士(包括富裕户和绅士),在百姓的支持下,征粮委员会顺利完成了相关任务。毛泽东对这个经验很重视,并号召在边区各地推广运用。这一经验的推广(     
A.促进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建设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D.标志着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引进西方机器,在武汉兴办汉阳铁厂。至辛亥革命前后,在武汉地区逐步形成了以汉阳铁厂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如图所示),汉口也成为中国第二大内河港口城市,并赢得了“东方芝加哥”的美称。以下对汉阳铁厂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代表   ②有利于当地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③促进了武汉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④推动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如图是出土于甘肃武威的彩绘木王杖(鸠杖)及《王杖简》,王杖杖杆粗细均匀,杖顶端有鸠鸟横卧。木简载有公元前31年“年七十受王杖”的诏书及公元前28年“殴击王杖主当弃市”的令。这说明当时(     
A.实行尊重和优抚老人的政策B.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
C.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D.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距今7000至5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磨制的石器、骨器、玉器以及陶器、木器等生产生活用品,还出土了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以上材料能够实证(     
①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   ②中国是世界稻作文明重要发源地
③河姆渡人以采集和渔猎生活为主   ④河姆渡人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中国铁路的发展
时间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18761911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修筑,次年被清政府赎回后拆除。1881年,开平矿务局为便利运煤,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889年,清政府制定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设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铁路利权。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19121949民国初年,中国一度出现筹办铁路的热潮。1915年,北洋政府继续借债筑路,铁路利权进一步丧失。1928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修建铁路甚少。整个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约1.7万千米
1949202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接管铁路,集中力量组织铁路建设。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千米,路网质量和布局有较大改善,铁路连通了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19782022年,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先后开通了大秦、青藏等铁路干线。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2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并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如表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晚清政府机构改革大事记(部分)
1901年应西方列强要求,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903年设立商部主管全国经济发展,其地位仅次于外务部,位于传统六部之上。
1906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理银行、借款、财政预算等诸多事务。
1907年设立统一管理全国海关事务的税务处,但因外国人的破坏没有收回关税主权。
1911年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
①清政府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
②外务部的设立体现了国家的独立与自主
③机构改革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④列强干预中断了清末新政机构改革历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是《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唐朝(     
A.设立“河西四郡”治理西北地区B.边疆地区管理与内地完全一体化
C.都护府是边疆主要管理机构之一D.对吐蕃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8 . 1299年,朝廷明确规定行省具有支用中统钞1000锭以下的权力,超过该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若违反就会受到责罚。1307年,全国总收入共计400万锭,解运京师就有280万锭,剩余留作行省支配。据此推断(     
A.中书省完全掌控地方财政B.行省与中央财赋比例趋于平衡
C.行省官员易成为分裂势力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货币治理

材料一   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一战”前的金本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间的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混合体系,“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瓦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是针对跨境货币流动形成的由价值观、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构成的治理系统,近代以来也分为三个与之相对应的历史阶段,即帝国秩序阶段、国际联盟体系阶段、联合国体系阶段。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从上述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三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予以说明。

材料二   数字经济时代,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克服了传统代理银行支付模式下的低效、不透明等缺点,更切合多元支付需求,一定程度上实现支付系统“去中心化”,让新兴经济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金融秩序建设中,以谋求数字经济时代下国际贸易的主动权。中国掌握着先发优势,在保持技术独立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让更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益。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各国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0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危机与转型

“中世纪晚期危机”是对1415世纪发生在西欧的饥荒、瘟疫、战争及其导致的人口减少、经济停滞、政治和社会秩序紊乱的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世纪晚期危机”成为西欧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主题,形成了两大主流解释模式。第一种是“衰落论”:通过探寻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是西欧社会相对于中世纪盛期的衰落;第二种是“转型论”:通过探讨危机的影响,认为中世纪晚期危机推动了西欧社会形态和国家形态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型。


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是历史解释的基本要求。从上述角度,结合14—15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中的两种解释模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