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初在欧洲发表的一幅名为(友谊链)的漫画。 漫画中塞尔维亚(对奥地利)说:“你若碰我一下,我就……”像俄罗斯(拉着奥地利)说:“你若打那不个小伙伴。我就”法国(指着德国)说:“你若打俄国,我就……”英国(对法国)说:“如果你不行,有我……”该漫画揭示了(       
A.战后的和平孕育了新的危机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
C.殖民体系的建立导致二战爆发D.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受到一战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一幅苏联漫画。该漫画表明(     

(口袋上的文字为“北约”)
A.北约成员国丧失独立的外交B.北约成为美国意识形态扩张的工具
C.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控制北约D.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经济迅速发展
2022-09-05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是漫画《最后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是推手自己》,该漫画揭示了
A.文化多样化趋势明显B.全球化趋势不可扭转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受到挑战
4 . 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
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
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
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5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王国维

材料二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上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的“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什么重要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称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源于汉武帝的什么措施?哪家思想最体现战国时期时代发展潮流?
(3)依据材料三分析,作者是在评判秦朝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3-10-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1891年的宣传画《鬼拜猪精图》。该宣传画(     

A.受“扶消灭洋”口号影响B.易于激发民众的抗争精神
C.抨击义和团运动愚昧无知D.讽刺清政府对外软弱妥协
7 . 中世纪宗教图景的世界是由欧、亚、非三大洲构成圆形世界。但1502年绘制的新地图则是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在图的左侧画一条直直的竖线为分界线,以东划归葡萄牙,以西则归于西班牙。这演变反映出(       
A.人类的地理知识在探险中进步B.商贸利益成为探险动力
C.殖民争夺促进近代国际法产生D.整体世界正在逐渐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虎溪三笑图》,展现了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334-416年)在同挚友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欢聚以后,出寺门同二人告别的场景。画面中,三人因为谈兴甚浓,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瞬时,守山虎大吼,三人惊觉,倏尔会心大笑。



南宋《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编自《<一团和气>宪宗画西域藏图揭传承》

材料二   历代以“虎溪三笑”典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部分)

时代名称作者画作特点
南宋《三高游赏图》梁楷画面背景极为简化,画面简洁明了,显示了“边角之景”的时代绘画风格
元初《虎溪三笑图》颜辉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明代《三笑图》释担当背景描绘用笔寥寥,人物描绘“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注重情感的宣泄。
乾隆时期《虎溪三笑图》陆吉安技法兼有西方影响,作风工整细密,而无新意。

——摘编自秦淑芳《从历代同题创作

——〈虎溪三笑图〉的艺术特色看其创作风格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作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图1,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     ) 

图1 清末十年灾民民变次数统计
A.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B.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
C.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D.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维新运动期间,一批具有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改良派,主张发展实业学堂,认为“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在乎学校。”维新派认为,西方各国的强大,在于“农、商、矿、林、机器、工程、驾驶”之强大,中国需要学习西方广设专门学校之举指,以达到“通经济变人才”的目的。1898,康有为奏请设立各省农务学堂,并请“开农报以广见闻,开农会,以事比较。每省开一地质局、译农学之书,绘农学之图”。同年,清政府下诏“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州府县,皆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器,…其工学、商学各事宜,亦著一体认真举办”。于是,两江总督刘坤一设立江宁农务工艺学堂;江南道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并经总理衙门议准设立矿务学堂;两广学务张鸣岐在广西设农学堂;江西绅士蔡金台等在高安县地方设立蚕桑学堂;端方于京师专设农务中学堂等等。

——摘编自《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一一以清末实业学堂研究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晚清实业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世纪末晚清实业教育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