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192810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宣布“军政”结束,进入“训练国民使用政权”的“训政”时期。国民党以强力推行“以党治国”,遭到了社会人士的批评。

1929年,胡适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指出中国社会严重缺乏人权,经常侵犯人权的并不是个人或团体,而是国民党党部与政府机关。胡适要求尽快制定宪法,他强调“无宪法的训政只是专制,我们深信只有实行宪政的政府才配训政”。胡适的言论反映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引起了较大的舆论震动,梁实秋等人著文响应他的呼吁。

国民党内也有人要求民主法治。党内元老蔡元培曾致信胡适,称赞其论点振聋发聩,不胜佩服。而一些在党内权力分配中失势的政治派别,更注意利用民间的舆论来反对蒋介石等当权派。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冯玉祥、桂系等地方实力派成立约法起草委员会,草草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草案》。有报纸评论说,从理论言,此项草案实有许多优点”“比较任何国家现行宪法为周密

蒋介石在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后,也感觉到有稍变统治方法以消弭反对派的必要性,提议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但遭到党内另一实权人物胡汉民的坚决反对,演变成约法之争

中国共产党对此也有自己的认识,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中国现在的事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即使有一部好宪法,要想畅通实行是不可能的,宪政运动的主题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训政”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通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观点
在江南,原本以政府内贸、东亚外贸为主体的商品经济,经过鸦片战争后渐渐转化为欧美国家外贸经济占据重要份额的经济形态,这更加凸显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特征,而非消减
1840年以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虽然江南等特定区域仍然具有庞大的内贸经济基础,以及和东亚、东南亚外贸联系,但仍属于封建经济的附庸。鸦片战争后,受到欧美外贸经济的影响,江南地区才出现“半封建”的商品经济、外贸经济

——整理自瞿骏《中国近代通史教学的“知常”与“察变”》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态度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2019-01-30更新 | 3482次组卷 | 1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对明清书法评述道:由于统治者对书道有所偏颇,所以行草之发展“几越唐宋”,而篆隶八分却无一名家。据此可得出
A.明清书法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B.明清书法派别之争尤为明显
C.篆书和隶书不顺应社会需求
D.行草书体因帝王爱好而流行
5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
(3)根据所学知识,你怎样认识美苏之间“冷战”造成的影响?
2016-03-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凯里一中高一下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