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进程相一致,在生产力得到最初发展的阶段一新航路开辟时期,“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随着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进一步发展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由此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壁垒,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2更新 | 5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改革前期主要进行了体制内的改革,即对行政机构、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方面做了变动。以1905年为转折,清政府派遣大臣出洋考察立宪国政治,制定改革蓝图,并宣布预备立宪。紧接着民主议事机关谘议局和资政院也相继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在皇族内阁出台后,清末新政在四面烽火中彻底走向失败。作为清政府最后十年生命里的大事件,一方面,推行晚清新政是内忧外患的逼迫,是为了实现自我保全而不得不进行的一一次改革;另一方面,改革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较之以往的“祖制不可违”确实让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但历史的合力最终将中国推向了革命,在更加猛烈的炮声中新政偃旗息鼓。

——摘编自李冬雪《清末新政政治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末新政中的政治改革。
22-23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和17世纪不仅标志着欧洲的一种决定性转折,而且也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创造性突破。长久以来,17世纪一直被认为是“革命的时代”。在那之前,西方文明从未如此讲求实利主义并以工业为导向。其商业活动——逐渐反映在交换、借贷、商业买卖和市场拓展的机制上——这又促进了更彻底的变革。

——斯坦利布德尔《变化中的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准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4-02-05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 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摘自恩格斯《给约·布洛赫的一封信》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 ,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0年,《社会学界》发表了黄公度的《对于无产阶级社会态度的一个小小测试》,它是针对北平市的100个人力车夫进行的。黄公度从社会、家庭、娱乐、政治和教育5个方面提问。其中政治方面“什么是革命”的问题,这100位人力车夫给出的答案包括男女平权、谁也不准做皇帝、打倒土豪劣绅、东征西讨、打倒共产党、谋幸福、民生主义、一统江山、入党做官、打倒一切、设立工会、打倒外国人、造反、打倒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孙中山打张作霖、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军阀、打倒日本等。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结合时代背景,对人力车夫的答案进行评述。
2019-10-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年全国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I)历史试题
6 .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 20 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描述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后果。
(2)20世纪30—40 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下面三则材料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3)有学者认为,两极体制既导致全球的动荡和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多层次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的活跃,刺激了这一地区经济与社会更加繁荣。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苏州的奢侈风尚,逐渐弥漫于邻近各府县、各市镇。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如徽州盐商“入则击钟,出则连骑,暇则招客高会,侍越女,拥吴姬,四坐尽欢,夜以继日,世所谓纷华盛丽非不足也。至其子弟,靡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

——摘自范广寅《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


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比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地区和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消费观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 . 1921年3月苏俄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农民被准许在公开市场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对该政策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为斯大林体制产生奠定基础B.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
C.从此小农经济在苏俄占优势D.促使社会主义在苏俄结束
2020-04-18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开学摸底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下)-试卷0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不久,即发表言论表示法国下决心拥有自己的核力量,并将发展独立核力量作为建设独立防务的中心任务。1960年,法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戴高乐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用以控制西欧的主要工具,在这一组织中,法国“不过是被称为大西洋团结的霸权主义的驯服角色”。因此,要建立独立的防务就必须“把法国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美国指挥下所奉行的欧洲一体化中摆脱出来”。1966年,法国完全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在军事上与美国彻底脱钩。

——摘编自武进《独立外交与大国地位一—戴高乐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戴高乐主义的历史地位。
10 .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2019-09-07更新 | 371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