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上策,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据此可知,古代中国致力于(       
A.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B.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
C.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 . 贾谊《新书·忧民》载:“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而余三年之食。”汉代政府规定,壮丁,二十岁开始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到了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A.满足了军事和战争的需要B.得益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C.表明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下D.兼顾了经济与道德的考量
3 .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最高法院多次宣判新政违宪。大为不满的罗斯福总统试图增加最高法院的法官名额,又遭到了国会大多数议员的反对。最终国会部分议员为了缓和局面而对最高法院的法官进行了游说,此后新政的措施才得以顺利实施。这表明美国(     
A.三权体制具有一定内部协调性B.民主共和政体遭到了破坏
C.总统借助经济危机扩大行政权D.权力制衡降低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8年.列宁主张“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苏维埃组织”;通过多样形式来吸引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政权组织、参与农村各项建设。1919年,列宁指出“对于这种无视法律而扰乱人民的人必须进行无情的斗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列宁的这些主张(     
A.旨在推动国内工农联盟的形成B.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
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D.呼吁人民须保持革命的斗志
2023-05-28更新 | 306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陈独秀曾言:“西洋个人独立主义,乃兼伦理、经济二者而言,尤其以经济上个人独立主义为之根本”“妇女独立自营之生活,自律师、医生以至店员女工,无不有之。”“其投身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人独立信仰之精神,各行其是,子不必同于父,妻不必同于夫”。据此可知,陈独秀(     
A.强调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个人利益,扬弃传统儒家之伦理D.关注经济变迁,推崇西方物质文明
2023-05-28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欧国家的重商主义最早是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出现的,形成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敛聚金银和积累资本的金融政策,鼓励生产的工商业政策,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低工资、低消费的劳工民生政策等政策体系。据此可知,重商主义(     
A.缓和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矛盾B.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C.实质上是王权与资本的结盟D.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55年,随着清军顺利进军新疆,乾隆帝适时发布了实地测绘新疆舆图的上谕,趁“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之际,测量新疆“星辰分野、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这体现出乾隆皇帝(     
A.重视加强对西北的军事统治B.蕴含鲜明的国家一统政治思想
C.注重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治理D.统治边疆具有权力制衡的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B.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
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05-13更新 | 663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记载的关于汉代的一些经济活动。这些记载(     

史书

经济活动

《汉书·伍被传》

“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

《盐铁论·力耕》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贯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

《汉书·食货志》

商人“因其言厚,交通五侯,力过吏势,以利相顷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编……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A.印证了汉代商品经济较为繁荣B.说明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表明区域经济差异的日益凸显D.反映出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成熟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一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国置于个人和天下间的位置,在国之上还有天下。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王朝接连一个王朝的延续,虽然随着一个王朝的毁灭,另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并没有覆灭,而是一直传承下来,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直喜欢向别的国家展现我们悠久的历史,喜欢以“天朝大国”的形象自居。传统中国没有用法律来规定自己的领土范围,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与臣服于自己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伦理似的关系。

——摘编自田庆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1840年后,林则徐等把视野从“皇朝”拓展至“海国”,通过编纂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客观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民权平等思想的传入,无形中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公法的输入,不仅帮助国人认清列国并立的国际态势,也使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谋求国家变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出“国地”“国权”“国民”的理念,还发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呐喊。20世纪初,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完整地提出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构想,代表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李华兴 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