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共同体
C.组建北约组织D.发表铁幕演说
2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A.鸦片战争中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2023-03-10更新 | 73次组卷 | 1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一直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国置于个人和天下间的位置,在国之上还有天下。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王朝接连一个王朝的延续,虽然随着一个王朝的毁灭,另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并没有覆灭,而是一直传承下来,以致于后来的我们一直喜欢向别的国家展现我们悠久的历史,喜欢以“天朝大国”的形象自居。传统中国没有用法律来规定自己的领土范围,更多的是一种模糊的界定,与臣服于自己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伦理似的关系。

——摘编自田庆建《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1840年后,林则徐等把视野从“皇朝”拓展至“海国”,通过编纂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状况,客观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19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民权平等思想的传入,无形中构成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尤其是国际公法的输入,不仅帮助国人认清列国并立的国际态势,也使废除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戊戌变法时期,维新志士在谋求国家变制的过程中不仅提出“国地”“国权”“国民”的理念,还发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的呐喊。20世纪初,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完整地提出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构想,代表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李华兴 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5 . 敦煌壁画中不仅有三世佛、观音菩萨的佛像画,“九色鹿舍已救人”的本生故事画和以山水为主体的“五台山图”,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等。这反映出敦煌壁画的特点是(     
A.内容丰富B.规模巨大C.注重写实D.固守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提出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同时指出,在协商时,“要发扬民主,要启发人家批评,要听人家的批评,自己要经得起批评。应当采取主动,首先作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这些主张(       
A.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风气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思想基础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我国某一时期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的占比情况。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占比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32.2%
合作社经济53.4%
公私合营经济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0%
个体经济7.1%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B.国民经济基本实现了全面恢复
C.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已被彻底废除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8 . 二月革命后,俄国存在着三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个是以立宪民主党为政治代表的资产阶级:一个是几个小资产阶级政党控制的苏维埃:另一个是以布尔什维克为首的几个较小的革命派社会主义政党。俄国的这一状况
A.致使沙皇统治面临多重的危机B.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
C.有利于资产阶级主导临时政府D.说明无产阶级革命任务任重道远
2023-02-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从宋代开始,贵贱与贫富脱离开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门第大族的支配和庶民专业的贵贱之分。在科举制与政权的紧密结合下,读书人居于最高贵的位置,他们不认为贫穷涉及道德问题,甚至甘心安于清贫。而这个阶段,社会积累了相当的财富,随之带来经济思想层面的变化,而贫民作为一个阶层首次被政府所“发现”。宋政府开始尝试制定一些长期济贫的政策。由家族或政府创立的非宗教的感善组织开始出现。这些感善组织与以往的宗教感善组织有很大不同,着眼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因此,义庄也受到了政府的欢迎、支持和保护。

—摘编自百度百科《义庄》

材料二   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而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产业工人的出现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英国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在保障项目方面包括了从生、老、病、死、伤、残,到各种收入保障和医疗服务。为最大程度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对公民提供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的与公民收入相联系的保障,坚持公平为第一原则。公民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更换顾主,福利水平不会受到影响。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高税收、高消费、高福利基础之上的,由政府作为支配主体,提供大量资金。

—摘编自朱敏《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氏义庄产生的原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0 . 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2023-02-24更新 | 276次组卷 | 2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