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19世纪晚期,经营铁路、轮船航运等需要大量投资、劳动力或者机器设备,企业往往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经营。与此同时,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纷纷兴起。据此可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加速工业化进程B.带动商业经营方式发展
C.推动全球化发展D.促进金融资本全面扩张
2 . 13世纪中期,在收成不好的时候,英国一些主教会赠给穷人每天1/4便士和所需要的鞋子。在伦敦,教士会为短期失业者和即将成年的孤儿提供职业培训服务。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教会(     
A.权威高于世俗王权B.核心任务是社会救济
C.积极参与社会治理D.顺应工商业发展需要

3 . 宋代的乡、耆、都保等乡村组织被赋予了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的职责,它们也被乡民看作是国家的代表。宗族内的规约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据此可知,宋代(     

A.基层管理组织呈现多元化特征B.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强力渗透
C.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较完善D.中央治理和地方管理有效结合

4 . 清朝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被传统社会视为一大“仁政”。但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财政政策是严重缺乏弹性的,只能配合着日趋保守的国家职能定位。这一观点(     

A.否认了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B.全面批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C.有助于理解清朝的统治危机D.揭露了轻徭薄赋的虚伪本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世纪中期,西葡两国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被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这一变化体现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B.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彻底消失
C.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确立D.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受到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24年,在德意志自治城市纽伦堡,市政府要求关闭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院的所有财产由市政府接管。院长弗里德里希·皮斯托瑞斯于次年结婚,马丁·路德特意写信祝贺,称其从此“走进乐园”。这体现了(     

A.信仰自由得以实现B.王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C.神学迷信彻底消除D.资本主义的发展诉求
7 . 从格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当时的国际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中。而1856年的巴黎会议却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此举使得(     
A.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B.土耳其成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C.国际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D.欧洲国家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德国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进行了反思和道歉,德国法律也禁止举办与纳粹有关的活动,政府要求青少年接受历史真相,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警戒后代。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注重秩序、严谨和务实的民族,基督徒也并不以公开认罪和以实际行动“赎罪”为耻,地处欧洲心脏的德国,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消除邻国的担忧,联邦德国承诺永远不以武力改变现有领土边界。德国的反思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在战争赔偿问题上不遗余力,尤其是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被害犹太人的损失,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德国深刻反思历史,敢于承担战争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摘编自李文红《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原因。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基本陷入瘫痪状态。为赈济灾区、振兴经济,唐代宗任命刘曼为户部侍郎兼京兆乎,着手实施改革。刘曼对灾区的改革如下:一、扩大常平仓经营。原常平仓的职责是贩灾,刘曼担任此职后,提出必须将粮食运送到灾区与当地交换其他产品,再运到外地销售。采取这种方式,可调剂收购地与销售地之间的物资余缺,既帮助了灾区,又活跃了经济,还增加了国家收入。这就是刘曼坚持的“丰则贵余,歉则贱菜”的原则。二、实施救灾新法。刘曼重视收集各地的气候变化信息,做到“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更值得称道的是,刘曼还提出赈济新办法,即:由国家在灾区低价出售粮食,解决灾区缺粮的困难,以此支持灾区发展农副业开展生产自救。这样,既助灾民度荒,又不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即所谓“国计不乏”。

——摘编自丁声俊《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的粮食经济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曼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曼的改革。
2023-10-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公哲,祖籍广东,是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教育家。他邀请了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扩大了精武会的影响力。由他主办的《精武书刊》,对于记录精武体育会的历史,以及传播传统武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发展十分迅速,此后遍布东南亚、美国等地。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多种体育运动,还在摄影、考古、书法等领域取得了成就。他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精武体育会会倡导“天下大同”精神,他将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平等”与西方“博爱”思想结合,体现出一种大包容的世界主义思想。精武体育会中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只要具有为他人牺牲的勇气和诚意就可以成为兄弟。在民族危亡之际,大批精武学员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受精武精神感召,大批民众纷纷募捐,为体育教育和抗日活动贡献了力量。

——摘编自王换源《武术名家陈公哲与精武体育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公哲精武体育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公哲的主要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