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代顺治、康熙两朝号召泰州城区的富户投资盐业。盐商们发家后,建造私家园邸,邀请四方名士诗酒酬唱,切磋弦歌画赋,活跃了泰州的艺苑文坛,丰富了独特的泰州盐税文化。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推动文化繁荣B.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重学风气提升商人地位D.财富增加助长奢靡之风
2022-06-08更新 | 445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

材料二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

——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
(2)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诗》

材料三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秦孝公启用商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其目的在强国,而非富民。随着改革的深化,秦国对全民、全军和经济的动员能力越来越强,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秦国梦”正在一步步逼近。然而,任何一场改革,如果缺乏全民共识,不能构建上下认同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要想“从胜利走向胜利”,结果可想而知。

——王立新《商鞅改革何以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四认为商鞅改革“为秦帝国灭亡埋下伏笔”,你是否赞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1-03-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2019-06-08更新 | 6732次组卷 | 89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科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