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佳阿宜诗》中写道“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B.选官制对社会风气的导向
C.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D.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该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神宗上台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掀起了“熙宁兴学”改革运动,促进了北宋的教育改革。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就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救、养、取、任”四项纲领,为“熙宁兴学”奠定基础。神宗年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在皇命亲自干预下,用“三舍法”取士取代科举取士,学行卓优者可直接做官,还颁布了新的官方考试、讲经标准照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设立经议局,并亲自主持撰修三经义,即《诗》《书》《周》礼。熙宁六年(1073年),在太医院的基上,又设置专门的医学;分为方脉科、针灸科、肠科等项目培养专门人才。“康宁兴学”期间,中央政府还在地方设置学官负责地方各级教育,规定地方官不得干涉,普设学田,扩充地方学校经费来源,促进州县学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师克谦《从“王安石变法”探予北宋教育改革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熙宁兴学”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節析“熙宁兴学”对北宋教育发展的影响。
3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2021-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4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一中2019届高三暑假第一次返校历史试题
5 . 叶茵《田父吟》:“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艰难发展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剥削使农民生活贫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9-01-30更新 | 1870次组卷 | 5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一位文学家的作品:“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下列文学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唐璜》
B.《西风颂》
C.《约翰·克里斯多夫》
D.《吉檀伽利》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


(1)材料一诗句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 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
2018-09-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2017-10-17更新 | 727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一一《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一一《史记,孔子世家》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A.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