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开展关于“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的主题研究时,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长,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

——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于1494年5月3日致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

材料二 1542年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圈,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摩恩哈德·福克斯编基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材料三 1582年威尼斯贵族孔塔里尼家的一份“田地播种计划”表明,他们家的佃农已在一块夏季遭涝的田地上种玉米。1584年,玉米出现在威尼斯一个农民死后的农场财产清单中。1588年,玉米成为一个农场主送给罗维戈的圣巴托罗缪修道院礼品的一部分。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栽, “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指出材料一、二、三各涉及哪种类别的文献史料,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玉米在欧洲传播的价值。
2024-03-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门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B.该书有艺术加工,史料价值低
C.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戊戌变法失败有其经济根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揭露教会的罪恶以及教徒们的虚伪,实际上批判的是宗教对人性 的迫害。但丁的《神曲》,用诗歌的形式来抨击教会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基督教教义中的禁欲主义的罪恶。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形式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这主要缘于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故事表现能力比较强,便于通过较长的篇幅来表达较为广阔的生活图面,便于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对于资产阶级进行思想宣传有很大的帮助。相对来说,诗歌和散文都是便于抒情的,但其表达内容有限,不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程颜、张海洋《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特点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023-09-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北魏墓葬文物图



参照人物服饰,按照时序排列上述三幅北魏墓葬文物图片,说明理由并阐述其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这体现了(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评价D.史论随研究发展而有所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2022-09-12更新 | 465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暑假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关于关羽形象和对关羽崇拜演变的史料,对关羽形象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时期关羽形象
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
两宋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
明清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代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消除)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A.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真实B.契合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受时代的影响不断变化D.明清时期无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
2021-04-12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与“中国人民”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122字,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句,意思是“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材料二   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货殖列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2020-04-29更新 | 685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