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B.该书有艺术加工,史料价值低
C.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戊戌变法失败有其经济根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揭露教会的罪恶以及教徒们的虚伪,实际上批判的是宗教对人性 的迫害。但丁的《神曲》,用诗歌的形式来抨击教会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基督教教义中的禁欲主义的罪恶。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的人物息息相关,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形式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这主要缘于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故事表现能力比较强,便于通过较长的篇幅来表达较为广阔的生活图面,便于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对于资产阶级进行思想宣传有很大的帮助。相对来说,诗歌和散文都是便于抒情的,但其表达内容有限,不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摘编自程颜、张海洋《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特点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并指出其史料价值。
2023-09-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所示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双体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画舫。图中画舫有两条并列的船身,船上重楼高阁,装饰华美,船尾有长橹。由此可知,《洛神赋图》(     
A.客观再现了真实的历史情境B.反映了文人画的创作旨趣
C.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趋向D.具有极高的技术史料价值
2022-09-12更新 | 467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暑假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

移民屯田

史料来源

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汉书》卷六(武帝纪》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

①保证了边军戍卒的粮食所需             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             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清政府与后人/学者对《南京条约》部分内容的认识

条款清政府后人/学者
政治1宣布结束战争清大皇帝与洋妇平等条款
3.割香港岛并列;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7.租赁房屋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国中之国”
8领事裁判权主动提出、避免
麻烦、免于纠纷
破坏司法主权
9.片面最惠国待遇丧失更多主权
10.英舰进入通商口岸合情合理领海主权的被剥夺
经济2.五口通商不易防范既有损害又有机会
4.废除公行制度商贸管理难度加大政府财政收入人增
5.赔款不平等条款不平等条款
6.协定关税不降反升的好事丧失关税主权

史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②。

——梁启超

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③,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清政府与后人/学者产生认识上的差异的着眼点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何保留?如何认识史料②③的观点?
2022-09-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何以崛起?

英国的崛起是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为研究英国何以崛起这一问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以下两则史料。

材料一   对食品的渴求是英国发展的驱动力。17世纪以来,产自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东海岸)海城的鳕鱼深受民众喜爱,为此英国成为组芬兰捕鱼业的主角,该岛最终也成为其殖民地。英国商人又靠把大量的腌鳕鱼卖到欧洲各国而发大财,再用这些利润去资助海上探险家和商船海员的航行。1570-1689年间,英国舰船吨位增加了7倍,英国成为欧洲主要海上强国。

对于甜味的渴求在英国也势不可当。到1775年,英国所有进口商品中糖取代亚麻跃居第一,这使其在拉美地区的甘蔗种植园对工人有持续需求,进而又刺激了黑奴贸易的发展,仅1688年英国的燕糖岛就需要2万名奴隶。蔗糖贸易不仅给英国带来巨大财富,还有成长起来的商业和工业。

——据【英】莉齐.克林汉姆{饥饿帝国》

材料二   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各地,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一直到16世纪中叶人口规模才有所恢复。由于人口供给不足,在英国城市工商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雇主们不得不支付高工资来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当时英国工人工资的平均水平要远高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英国工人有实力花更多的钱去品尝美味佳肴,穿着高档服饰,也为未来的技术革命提供了条件。

——据【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解密: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等

(1)材料-、二对于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有价值吗?分别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二都展现了怎样的历史研究视角?利用该视角研究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3)对于该小组的研究,你认为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史料?举两例予以说明。
8 . 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荀子的刑法思想在先秦儒派学者中独树一帜,后世学者对此多有关注与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荀子的刑法思想

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通‘为’,人为努力)也。”

“圣人化性而起伪(为),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赏不欲僭,刑不欲滥。赏僭则利及小人,刑滥则害及君子,若不幸而过,宁僭勿滥。”

——《荀子》

材料二       

荀卿则全是申韩(申不害、韩非,战国思想家),观《成相》一篇可见。他见当时庸君暗主战斗不息,愤闷恻怛,深欲提耳而诲之,故作此篇。然其要,卒归于明法制、执赏罚而已。他那做处粗,如何望得王通(隋代经学家)!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第137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公正地说来,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汇贯通了。 郭沫若《荀子的批判》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刑法思想。
(2)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选取材料二中的一种观点加以评述。
(3)你认为对“荀子刑法思想”的研究有何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A.最大限度追求历史的真实B.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C.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D.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