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三国演义》、《牡丹亭》、“三言二拍”等这些小说面前,不仅台阁体诗、茶陵诗派、唐宋派散文早已黯淡无光,即便是公安派这种富于革新气息的文学流派亦相形见绌。这反映出明代(     
A.社会阶层变动影响文学创作B.高雅和世俗文化无法共存
C.世俗文化开始成为时代主流D.文化专制主义束缚革新意识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新唐书》记载,“弄赞(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文成公主),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于是“遗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据材料可知此举( )
A.促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的交流B.有利于中原对周边民族形成向心力
C.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形成并发展D.“和亲”是唐维持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023-01-04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河北专用)
3 .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租调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C.租庯调制推动政令的实行D.贞观之治隐含不稳定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在思想文化上进行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令”,禁止法家以外各学派的发展,“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为了提高皇权,在法律形式上规定,命为“制”、令为“诏”;“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汉代接受了秦亡的教训,在法律上“改秦之敝”。刘邦初入咸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文帝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废除连坐收孥法、废除诽谤妖言罪、废除肉刑。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董仲舒倡导的“引经决狱”之风兴起。在立法方面,董仲舒强调以经书为根据,提出了“亲亲得相首匿”、“原心定罪”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以后的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法律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一到两个个关键词概括,秦汉法律主要受到什么思想学派的影响。
2022-08-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5 . 明代卷轴画大都以鲜花野草、山情水韵、逸致幽情为主,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行家”还是“逸家",在表现内容上大都远离社会,除了像唐寅.徐渭那样有特殊经历和思想境界的画家以外,极少有人在作品中表现现实的内容,使得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和风俗画更加衰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为(       
A.文人追求个性才情的发挥B.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高压政策
C.诗书画等艺术因素的融汇D.知识分子热衷践行程朱理学
2022-09-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接受李斯建议,下令非秦国的史书、非博士官掌管的《诗》《书》等少数著作外,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又因儒生反对秦始皇推行的“分封制”,并在多种场合私议朝政,以至秦始皇认为“诸生在咸阳者……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坑杀460余名儒生方士,这就是“焚书坑儒”。此举意在( )
A.为了加强对思想控制B.统一文化的现实需要
C.郡县制不符时代潮流D.旨在传承优秀文化
2023-01-04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河北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体系内容丰富,传统家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材料   子能食,饲之。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喏、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教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始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白七岁以下,谓之孺子,早寝晏起,食无时。八岁,出入门尸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谦让。男子诵《尚书》,女子不出中门。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十岁,男子出就外傅,居宿于外,读《诗》《礼》《传》,为之讲解,使知仁义礼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读孟苟扬子,博观群书。凡所读书,必择其精要者而诵之。

——摘编自(宋)司马光《涑水家仪》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家训教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种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梅雨时节,在我国各地先后不一。柳宗元诗载“柳州梅雨在三月”;杜甫诗曰成都“四月熟黄梅”;苏轼诗云“(湖州)三旬已过黄梅雨”。材料中的诗句
A.体现了唐宋文学特点的一致性B.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C.指出了古代农时活动的规律性D.反映了诗歌的平民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花鸟画,浓墨重彩B.山水画,重视写实
C.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具备
2020-01-01更新 | 182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