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为晚清时期的时政没画《清朝问题》,该漫画中的美国(     

A.主导欧洲列强,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B.意在通过“门户开放”原则,获取侵略权益
C.调停了各国矛盾,获得清政府信任
D.掀起瓜分狂潮,侵占了各国原有的势力范围
2024-05-14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2 . 中世纪,英格兰庄园法庭的职能大大超过了单纯的司法作用,它创设和执行村民章程选举地方官员,考察扰乱公共秩序的动乱,解决隶农之间的纠纷,履行了管辖固定区域及为领主服务的功能。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庄园法庭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国王通过庄园法庭主持地方官员选举
C.庄园推动市民阶层获得了城市自治权
D.庄园法庭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2024-05-1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历山大远征的区域涉及希腊、波斯、埃及、印度等文明,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世界国家”一词由此诞生。亚历山大远征促使(     
A.希腊化世界的原有文化消失B.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
C.首个地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D.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024-04-28更新 | 299次组卷 | 7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4 .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旅外科学家排除艰难险阻回国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49-1956年间,回国人员达2000多人,涉及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医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科学家回国(     
A.标志中国收回教育主权B.适应了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C.开启了中国的分科教育D.说明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
2024-04-28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5 . “汉变秦治”是指汉代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所制定的大政方针。以下措施属于“汉变秦治”的是(     
A.郡县制度、尊崇儒术B.察举制、转运司
C.黄老无为、轻徭薄赋D.推恩令、政事堂
2024-04-28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意象符号与图案,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神兽”,观察中国考古发现分布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龙”的形象最早产生于中原地区B.“龙”的出现成为王权身份的象征
C.当时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龙”的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并存
2024-04-28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7 . 中国上古兵刑不分,无明确固定的法律条文,遇有重大争讼,则由君主、贵族议事会、“国人”大会共同处理。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方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这种变化(     
①促使贵族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
③剥夺了贵族的一些政治特权
②使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
④引发了治国思想的大辩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5-21更新 | 32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育:“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得以实施。
B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D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

A.AB.BC.CD.D
9 . 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古代中国形象

当今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皇朝》的部分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中国皇朝)成就在于团结各州、设定共同标准、改善交通、规范法律等;暴行则体现在滥用民力、税收繁重等方面。

中国皇朝的人们分属四个阶层。他们是士坤、农民、工匠、商人,四个阶层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人们的穿着取决于他们的社会阶层。

到宋朝时,通过考试是做官的唯一途径。

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孩子应该服从父母并向他们表示尊重,这就是所谓的“孝道”。

涉及中国创造时,使用了“最先”、“最古老”等词……中国“风筝”并不是因为娱乐用途被发明,而是出于军事用途。

展现了中国烹饪手段的丰富多样。并列举了举击、摔跤、马球、射箭、毽子、赛马、下棋、练习书法、写诗等一系列中国古代人的娱乐方式。

中国是一个有三种信仰的国家,第一,儒教,告诉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第二,道教,告诉他们在自然界的位置;第三,佛教,给了他们死后生活的希望。


阅读上述材料,评析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古代中国形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评析合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023-05-07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

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待真相大白于天下,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当时围绕“宋教仁案”,社会舆论呈现出了多种不同角度的报道:

材料一 是日之殡仪中,军队之多,为从前所未有;而送殡者之哀戚,又为上海所未见也……反对党之加害宋先生者,正以加害民国,自此南北统一之希望,益陷于渺茫之境者……倘后来之政治家有纯粹而健全者,亦以几粒子弹了之,是民国将无政治家,即有政治家亦畏尾而不敢出,国家前途尚堪设想乎?

——摘编自1913年《民立报》(注:1910年宋教仁等创办于上海)

材料二 《申报》的广告版面这几日一直为新新舞台的《宋教仁遇害》所占据,记者记录“途之为塞,七时余已人满为患,后至者尚络绎不绝。以座无缝地,俱环立而观。”……在《呜呼宋教仁》的广告词中表示:“因昨日出版后,本埠订购者已达两万铁以上,确有印刷不暇之憾”。

——摘编自1913年《申报》

材料三“吾辈为政治方面计,不惜委由求全,许以法律保计,职分当然却无偏私之见。”……“大总统电饬江苏都督、民政长、上海交涉使、县知事、沪宁铁路总办重悬贯格,限期严拿凶犯外,合行慰问。”

——摘编自1913年《临时大总统慰令政府公报》


(1)阅读上述材料,归纳关于“宋教仁案”不同报道的叙述主体。
(2)阅读上述材料,评析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023-05-07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