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化重构

材料一 欧战使许多西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他们痛定思痛,对遥远静秘而又陌生的东方文化油然生羡慕之情,故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大行其道,孔子、老子被许多人奉为宗师,其中仅《道德经》的译本战后的德国就出版了8种。此外,专门研究中国学问的各种团体,也在各地建立起来。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材料二 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

——《列宁选集》

材料三 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不可缺一,两种文明,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实现东方“静的文明”与西方“动的文明”调和,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

——1919年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1)阅读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怎样的文化现象?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中外历史解释列宁的观点。(中外历史各举一例)
2023-05-07更新 | 38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英国民族国家

材料一 吉登斯教授把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之前的国家称为“传统国家”,认为这是一个本质上具有裂变性的社会。传统国家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能力有限,以数政治机构中的成员并不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统治”,尤为显著的是传统国家只有边陲而无边界。本质上,中世纪的国家根本没有民族国家所具有的重要要素——主权。

——岳蓉《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

材料二 英国大事记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215年,英国通过《大宪章》

1337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入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8年,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765年,开始工业革命

19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流行

1854年,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英国“传统国家”与“民族国家”的差异。
(2)阅读材料二,从中选取三个典型事件分析其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
2023-05-07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牛铁锁是牛蹄四村的一个翻身得解放的农民,他觉得每个人都要“把家事和国事连起来”,于是1951年他以极大的爱国情怀,设计签写了一张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万万人民”的“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该作品经著名版画家力群修改、加工、润色、刻绘制作后,风靡全国,广泛张贴于当年家家户户墙壁上,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实现了牛铁锁希望家家都把这张证书贴在家里醒目位置的愿望。


——摘编自《饱含爱国情怀的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


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为“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07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以前,德国长期处于民族分裂和经济落后状态。1834年开始,德国经济在几十年内维持着持续增长势头。1910年德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1913年,德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这一时期的德国
A.拥有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殖民地B.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C.分裂与割据阻碍了经济的腾飞D.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
2023-05-07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
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
2023-05-07更新 | 1955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
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2023-05-07更新 | 1541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工业布局对于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中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因为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1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2


①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分布的不平衡                           ②基于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③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                           ④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5-07更新 | 35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该对联的宗旨是(     
A.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B.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C.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D.抵制外来文化入侵
2023-05-07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     
A.①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
B.②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③出现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梦溪笔谈》
D.④西学的传入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2023-05-07更新 | 544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清政府规定“各处土司应世守地方,不得轻听叛逆招诱,自外王化。凡未经归顺,今来投诚者,开具原管地方部落,准与照旧袭封。”该材料表明清政府(     
A.注重招抚各地土司确保统治稳定B.设置军镇机构加强边疆的治理
C.主张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D.进行茶马贸易推动经济的交流
2023-05-07更新 | 43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