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
A.越南革命过程与中国革命完全相同
B.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战时同盟
C.辛亥革命影响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D.三民主义成为越南革命的指导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至清约两千年间,中国文明如同水向低处奔流,气体由浓聚点向稀释区扩散,强烈地影响着亚洲国家,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东亚世界的文化格局,而且以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的继续西传并没有因西方的强盛和中国的衰弱以及中外间的战争而中断,西欧建立了一批专门研究中国的学术机构,中国经典的翻译介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文化西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它对西方社会的实际影响都比17、18世纪有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文明与世界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0-06-2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A.民族意识B.经济实力C.政府领导D.国际援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中东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成为美苏争夺的一个重要对象。美国的中东政策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调整阶段,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美国为排挤英法势力曾笼络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建立自己的霸权。在1948年、1956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中,美国对以色列施加压力,敦促其停火撤军。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社区,美以合作越来越密切,逐步发展为一种准军事同盟的关系。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三次中东战争时,美国完全站在以色列一边,将以色列的胜利视为美方的胜利。在战争中,以色列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胜利,夺取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及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旧城。阿拉伯国家在这场战争中却遭受惨败。1967年,13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喀土穆会议,达成的协议中包括:保证继续对以色列展开斗争以及“三不政策”,即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直接谈判,不与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

——摘编自张熠《从第三次中东战争看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后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伊斯雷尔·爱波斯坦(1915年4月- 2005年5月),波兰华沙人,早年他随父母移居中国,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美国驻华记者,先后到上海、南京等地采访。1938年,奔赴前线采访台儿庄战役,并出版《人民之战》,向国外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头两年的战绩。1944年,突破封镇到陕北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众多抗战军民,向世界报道了中共领导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1945年至1951年初,不顾美国反华势力的迫害,投入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增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进步活动。新中国成立不久,参与创办了对外刊物《中国建设》,后更名《今日中国》,现已成为有中、美、法等多语种史版的综合性月刊。在“文革”中他蒙冤被因禁,平反后,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作为政协常委,参与参政议政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1957 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入党。2019年入选“最美奋斗者”。

——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最美奋斗者事迹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爱波斯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最美奋斗者爱波斯坦体现的时代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
A.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B.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
C.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D.遵循权力制衡的原则
7 . 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表
苏联官方估计西方估计苏联学者估计
1951—1960年10.15.67.2
1961—1965年6.54.94.4
1966—1970年7.85.14.1
1971—1975年5.73.03.2
1976—1980年4.32.31.0
1981—1985年3.60.60.6

——(据E.埃里克森1979—1990 年的苏联》)


据表可知(   
A.苏联学者的估计结果最为可信B.西方对苏联的经济遏制不断加剧
C.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完全丧失D.科技革命倒逼国家战略适时调整
2020-05-0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材料   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

——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

9 . 材料一   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祖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

——《神宗实录》

材料二   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之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材料一选自宋廷南渡以后官方重修的《神宗实录》,两则材料均为对王安石的评价。请说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对王安石评价出现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列宁在1899年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
A.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
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C.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
D.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