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管子·形势解》中说“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这些思想(     
A.体现了严刑峻法的必要性B.继承了儒家学派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民心民意的重要性D.本质上维护君主的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521-1534年间,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创造了德语”。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A.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C.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觉醒D.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
2024-05-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用史实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4-05-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直绵延到今天,翻译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一、东汉至唐宋时期的佛经典籍翻译高潮;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三、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高潮。每一次翻译高潮所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不同,带有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当时乃至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催晓文《中国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78—1990年,全国年均出版翻译作品2192种;1995—2003年,年均出版翻译作品超过1万种;2003年至今,出版翻译作品已超过数十万种。在积极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翻译家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成外文。2011年中译外第一次在比重上超过了外译中,使中国翻译市场从输入型为主转变为输出型为主。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增加比较快的一个突出领域是中国的时政类信息,包括领导人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文版刚一面世,就有16个国家的出版机构签约翻译出版非通用语种版本。

——摘编自黄友义《服务改革开放40年,翻译实践与翻译教育迎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翻译高潮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中翻译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按照性质进行分类,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文官的职位分类制度。1968年,英国政府批准了《富尔顿报告》,开始了自19世纪中期文官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改革,旨在解决等级过于森严,雇员不易提升,专家过少、文官缺乏训练等问题。英美的文官制度的这些改革(     
A.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需要B.对民选政府形成了有效制约
C.解决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带来的弊端D.冲击了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2024-05-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7 .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统治一切的法老是神,不是人。法老对古埃及人的统治,是神对人的统治。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但古希腊的政治格局是城邦林立,各个城邦的实力差不多,诸神的地位也差不多,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反映了(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同构性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2024-05-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尧舜禹汤”开始,如《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记·大学》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史记·五帝本纪》将尧舜作为真实的君主加以记载。近代学者将中国早期历史的世代从自古以来的“尧舜禹汤”变为近代的夏商周,这主要是由于(     
A.古学的发展推动研究的深入B.早期国家形态认识存在差异
C.未发现夏朝以前的文化遗存D.《史记》所依据资料业已失传
2024-05-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所示为1958年在加纳阿克拉举行全非人民大会的场景,上方的旗帜上写着“别碰非洲!非洲一定要实现自由!”。此次大会的召开(     

A.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瓦解了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D.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2024-05-14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