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孔子提出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君子”对公共事务有着宽阔的视野,不会因个人私利而影响其对事物的判断。他还认为只有把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和有责任心的人充实到政府各部门,才能建立起一个好政府。孔子的这一理念
A.体现了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冲击了周代的礼乐制度
C.影响了各朝代的治国模式D.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崇祯年间,郑芝龙经福建巡抚的批准,募集了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为田”。郑芝龙此举在客观上
A.有效巩固了明朝统治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冲击了闭关锁国政策D.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摘编自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的救国努力简要评价。
2021-05-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周朝晚期,种田人经常把铁片安装在他们的犁上使之更加锋利;到汉朝时期,农民用上了真正的铁犁,他们的镐、锄、镰和铲等农具也都换成了铁制的。这一变化
A.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有利于农业商品化进程
C.体现政府重视手工业的发展D.预示着铁器时代的来临
2021-05-17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公元前6世纪时,雅典的贵族家庭可以通过给死去的亲属建造纪念性建筑物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权势。到了克里斯提尼时代,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了。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A.政治体制变革B.城邦意识淡化
C.城市活力减退D.贫富差距缩小
2021-05-17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31年,教育部为缓解高校压力特地颁文限制各省、市普通中学的设立,鼓励增设职业学校和在普通中学中设立职业科目。1932年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应注重养成生产技能及劳动习惯,使中等学校毕业之学生,均为生产分子”。上述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
A.实施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B.高等教育亟待发展
C.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D.教育领域成就显著
2021-05-17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材料   19454月,铃木内阁上台时,日本的国力已到了难以维持的最后关头。在日本法西斯濒临崩溃之际,美国在716日试验原子弹成功。86日和9日立即把仅有的两颗分别投在广岛和长崎,炸死295956人。8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9日零时,苏联远东军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下,以西路为主攻方向,分三路对侵占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为了准备这次战役,苏联自5月起就开始向远东秘密增兵56万,使远东总兵力达到约175万,并配备坦克5250辆,飞机5170架,各类火炮近30000门,主要舰艇93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意义。
2021-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何传芳《中外文化交流史》整理


解读材料,围绕“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规定,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领有西部160英亩的土地作为份地,耕种5年后即归其所有。法案大大激发了东部贫民、南部解放黑奴、欧洲新移民西进的热情。截止1875年,西部各州共吸纳人口400多万人,其中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的移民高达100多万。为开垦土地、开发矿山、修筑铁路,许多当地印第安人遭到驱逐、屠杀,被迫迁至荒凉偏僻的保留地

——摘编自田雨《近代美国西进拓荒运动的遗产》

材料三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央提出西进新疆、安边固疆的号召,要求驻疆部队积极拓荒生产。1950年,进疆部队垦荒5万多公顷,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4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此后,全国各地大批复转军人和科技人员西进新疆,加入兵团行列。兵团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保护维吾尔族同胞利益,他们向沙漠要良田,在戈壁建新城。1962年,初步建成2000多公里长的边境沿线林业带。1966年,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

——摘编自兰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拓荒”与中国“西进新疆”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西进新疆”的重大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西欧、北美几个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够取得胜利。1915年,列宁则认为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说明
A.理论创新具有时空印记B.主观立场影响理论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来临D.理论认识需要推陈出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