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因棉而兴的市镇在江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沟通了棉纺织手工业者手工业作坊、牙行、外来客商,成为商品交易中心。棉布产品远销南洋群岛、日本、俄国、欧洲、北美等地,由于价廉物美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这些市镇主要集中于松江府苏州府及其周边地区,以枫泾镇为例,镇上从事棉布交易的布号鳞次栉比,数以百计,还有众多的染坊、踏布坊,是一个棉布加工、贸易中心。《枫泾小志》说:“康熙初,里中多布局(布号),局中多雇染匠、研匠,皆江宁人,往来成群”。周围农家普遍以植棉、纺纱、织布为主业,大量棉花、棉纱、棉布拿到镇上出售,促使镇上商号生意持续兴隆。枫泾赛神会成为盛大的狂欢节,“赛神之举莫甚于枫泾”“互相夸耀,举国若狂,费几累万。”“贾而好儒”的枫泾镇在科考中也能大放异彩,明崇祯十六年,出现同榜四进士,乾隆二十二年,蔡以台又高中状元,形成了枫泾“状元文化”。

——据樊树志《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和中国经济落后的缘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着大量逆差,而在进口货物中则以棉、铁进口所占比例为最大。1910年张謇提出棉铁主义政策,主张“实业以振兴棉业之纺织为内维,扩充矿业之煤铁为外境。”要求以发展棉铁为龙头,大力振兴和发展近代工业,争取利权,减少贸易逆差。张謇担任农商部部长期间,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贯彻其经济思想,推动实业救国。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向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决策部门大声呼吁,并且身体力行,反映了他对中国工业化的不懈追求和一贯努力。

——摘编自马克锋《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謇的“棉铁主义”经济思想。
2024-05-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乾隆年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外来棚民种苞谷,引起了纠纷和诉讼。对此,政府要求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棚民或分年退山或入籍编甲,此后“禁止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该案件可以说明(     
A.人口膨胀激化人地矛盾B.地方宗族势力影响扩大
C.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形势D.物种革新导致生态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有学者指出,古代雅典是面对面社会的典型,所有公民居住在一个狭小的地区,而且相互熟悉,是雅典民主不同于近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特征”(     
A.存在国家治理隐患B.成为自然法精神源泉
C.便于贵族垄断政权D.根植于商品经济基础
2024-05-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元朝宁波港出口朝鲜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织品、书籍等,进口商品有松子、榛子、铜、漆、新罗参、高丽松花、香红等;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是铜钱、香药、经卷、书籍、文具、唐画、瓷器等,进口的物品主要有金、银、檀板、硫磺、乌木等。这得益于(     
A.元朝经济文化优势明显B.东南沿海成为外贸重心
C.朝贡贸易体系日益完善D.政府逐渐放松重农抑商
2024-05-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苏格拉底是被迫害的,这种迫害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雅典人怀疑他影响了公元前404—403年的寡头政权的最主要的30个领袖;这种怀疑是正确的……这种迫害建立在对苏格拉底正确的理解之上,因为苏格拉底的政治观点里面,隐含着寡头制优于民主制的倾向”。这说明
A.雅典民主的弊端明显B.苏格拉底罪有应得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D.雅典缺乏言论自由
2021-08-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6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因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毕生精力倾注在诗文方面。胡适说:“白居易与元稹都是有意作文学革新运动的人。他们的根本主张,翻成现代的术语,可说是为人生而作文学!文学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泄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陈寅恪说:“唐诗有很多材料,可补充唐史料的缺乏。唐诗有种特性: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元(稹)白(居易)诗证史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据钱穆《中国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胡适与陈寅恪研究唐诗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1937年秋,国共两党正式实现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许多人都认为“全国对抗战心口如一、第八路军的人第一”“其余类多口是心非”。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中共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敌后日益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确立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024-05-1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敢问路在何方》是1986年版《西游记》的片尾曲,也是几代人的记忆,其内涵丰富,发人深思。以下是该歌曲的歌词。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强在啦啦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你挽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啦、塑塑啦生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写出你的感悟,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感悟,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00年,彼得一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但在纳尔瓦战役中却被对手轻松击败。战后,彼得一世吸取教训,效法西欧,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在乌拉尔地区和奥洛涅茨地区建立了一批冶金工业。据统计,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共有205家手工工场,其中冶金与金属加工类工场就有69家。为了供应陆海军军需,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还建立了一系列官办或私营纺织业工场,涵盖了制呢、毛织、麻布、帆布等行业。面对工场中劳动力短缺问题,一方面将国家农民编入手工工场;另一方面允许大型手工工场购买整村农民,把农奴制从农业扩大到工业领域。彼得一世时期的工业化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万长松《论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工业化的肇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彼得一世工业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彼得一世工业化改革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