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良渚文化早期,玉琮是部落祭祀神明祖先的法器,由特定的高等级巫师使用:到良渚文化中晚期,玉琮逐渐变为部落首领彰显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夏商周时期,玉琮常作为重要的随葬品。玉琮功能的变化可用于说明(     
A.文明起源的多元B.神权影响的消亡
C.专制王权的形成D.社会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1599年的《航海全书》全面阐述中国科举制度。1657年的《英雄的美德》介绍了孔子及其思想,宣传孔子哲人形象。到18世纪的《世界公民》称赞中国有完善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中国热的出现(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兴B.适应了欧洲社会变革需要
C.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D.导致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罗马帝国时期,皇帝热衷在各地推行“城市化”。在新城的建设中,公共场所兴建大量凯旋门和纪念碑,私宅的建筑模仿罗马风格并采用罗马所用的材料。罗马推行“城市化”旨在(     
A.推广罗马的传统文化B.促进帝国的共同进步
C.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D.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前,同盟国集团内的奥匈帝国瓦解,匈牙利独立。1919年初,协约国要求匈牙利割让大片领土,内外交困的卡罗利政府被迫辞职,取而代之是苏维埃政权。8月,帝国主义国家支持霍尔蒂镇压了苏维埃政权并建立专制统治。1920年6月,战胜国美英法意与代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在巴黎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和约规定:匈牙利割让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给捷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划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划归南斯拉夫王国;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3.5万人;赔款数额由赔偿委员会确定。条约使匈牙利失去了72%的国土,人口由2080万锐减至650万,超1000万匈牙利人分散到多个国家,这造成各国国内民族关系的紧张,也为此后匈牙利倒向纳粹德国埋下导火索。

——摘编自《特里亚农条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里亚农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里亚农条约》的影响。
5 . 当人生已经迷惘时,只有用象征、隐喻等手法,通过人物的潜意识、梦境等才能表现这失落、迷惘的时代:当世界已经荒谬时,只有用“非小说”、“非情节”、“非人物”写法,才能表现这荒谬、绝望的时代。下列与此描写手法最相似的文学作品是(     
A.《第二十二条军规》B.《红与黑》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巴黎圣母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俄国1861年改革的法令包括《总法令》、四个地方法令及补充法令。这些法令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并允许他们通过赎买方式取得份地。但赎买活动并非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开展。初期,中部黑土区和伏尔加河流域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成为赎买活动的主要区域。1873年情况逆转,以代役租为主的非黑土省在赎买活动中超过黑土区,这表明劳役制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已耗尽,全俄赎买速度放缓。1881年政府颁布法令,农民从自愿赎买转向强制赎买阶段,土地的赎买价格远超自身的价值,如非黑土区由1.8亿变为3.42亿卢布。为解决农民无力支付高额赎金的问题,政府通过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以支持他们完成赎买。总之,赎买加速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赎买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赎买政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三国演义》中刘备称“做大事业要以仁为本”;《水浒传》所塑造的主人公表现出一种舒张、自在的人性特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蔑视权威、追求平等;《红楼梦》中的女子既有智慧,也有独立的情感追求。这反映明清小说(     
A.突破了礼教束缚B.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C.蕴含了人文情怀D.引领主流价值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02—1911年,清政府修订新律法,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原则和制度。同时,新律还最大限度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现。据此可知,清末新律(     
A.宣告了新式司法体系建立B.具有儒法合一的特征
C.体现了布新与承旧的结合D.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坚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宣称“人民至上”,强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陈恩国《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编订了以“二十二个文件”为中心的学习文件,用于规范全党政治学习范围。这些文件的学习(       
“二十二个文件”分类
毛泽东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其他领导人著作中国共产党文件斯大林、列宁等苏联领导人著作
6个3个7个6个
A.促使中国思想趋于统一B.标志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
C.旨在解决中国革命问题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