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2 . 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新唐书》记载:“是时,可汗上书恭甚,言:‘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上述言论中关于“婿”、“半子”是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A.吐蕃B.突厥C.回纥D.南诏
2013-10-23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A.按时段分类交易
B.已经出现了夜市
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
D.市场初显专业化
4 . 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5 . 《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B.《中国通史》对封建制的评述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2013-10-23更新 | 5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开封,“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段材料可用来佐证(   
A.宋代豪放不羁的文学风格B.人们偏安一隅的苟安心态
C.宋代市民娱乐活动丰富D.宋代社会一片安定祥和
8 . 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打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
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D.中国政权和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9 . 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2013-06-03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
12-13高一下·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10 . 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
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
C.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D.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2013-06-03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段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