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3年,新中国举行了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纪念会,会场并列悬挂着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画像。原本偏重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屈原画像与其他三幅外国名人画像并置,并且其绘画风格具有较明显的西方写实风格。这(     

左:陈洪绶《屈子行吟图》中的屈原形象;中:蒋兆和绘制、郭沫若题词的《屈原像图轴》,此为文联纪念会场悬挂的《屈原像》;右: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纪念大会会场悬挂的《屈原像》
A.体现出新中国融入世界的需求B.有助于强化两极格局之下的冷战宣传
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改变D.反映了新中国独立于两大阵营的立场
2024-06-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3 . 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国际油价飞涨,苏联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油气出口的收入成为苏联重要的外汇来源。苏联用石油外汇购买粮食、轻工业品甚至重工业产品弥补自身生产的不足。1985年,美国操纵沙特等国增产导致国际油价暴跌,严重冲击了苏联经济并加速其解体。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石油贸易服务于政治利益B.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C.美国在冷战后期处于上风D.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024-05-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0世纪的西欧,“有时一个城市属于一个领主,有时属于多个领主。城市与领主签订城市宪章,取得特权证书”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巴黎属于两个领主,而博韦有三个领主,亚眠有四个领主。这一现象(     
A.推动了封建割据局面形成B.促进了城市自治逐步兴起
C.反映了王权力量不断加强D.强化了市民人身依附关系
2024-05-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8年4月,蒋介石下令在交战区、沦陷区创建国民抗敌自卫团,直接协助国民党军队作战。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抗战建国纲领》中要求“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捍御外侮之效能”。材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全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B.抛弃了消极的片面抗战政策
C.积极动员民众参与民族解放战争D.努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4-05-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6 . 清代光绪年间,有士人作《柏林竹枝词》,描述柏林“女儿也具英雄气,斜日登临数战功”;《伦敦竹枝词》载“未知海防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日京竹枝词》云“樱花开到八重逑,春气成霞夹水流”。这些竹枝词作为直接论据,可用于研究(     
A.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辛亥革命产生的影响D.时人社会观念的变化
2024-05-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地方官员将妈祖封号从“天妃”改为“天后”的奏请遭礼部否决;乾隆初年,妈祖被正式加封为“天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天后”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须在春、秋两季致祭。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意在(     
A.防范地方性势力挟洋自重B.强化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控制
C.顺应海外贸易发展的潮流D.推动南北方地域文化的融合
2024-05-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8 . 小麦本是北方的旱地作物。东晋南朝,小麦在南方的种植有所增多,但是分布非常有限。两宋之际,一方面,由于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迁,人们对于麦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麦价飞涨;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推广小麦种植,并且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因此,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材料表明,影响南方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局势的变动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政府政策的推动D.小麦种植技术推广
2024-05-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9 .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名臣,他曾作《长乐老自叙》,叙述历事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契丹所得的阶勋官爵以为荣,自谓为臣为子为父为师,都无愧色。有宋一代,对冯道有多种评价。下列代表北宋中期以后主流评价的是(     
A.他能在乱世中岿然不倒,在不同政权间游刃有余,可见才情颇高
B.他的道德如古代圣贤,才能很高、气量很大,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C.他虽然在道德上有些亏损,但在促进民族融合上的贡献不可否认
D.他真可以说是无廉耻、无气节,有这样的人,天下国家如何能好
2024-05-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10 . 西汉初期,统治者以秦朝失国为教训,采取“富之”“教之”“绳之以法”的方针,推行“宽省刑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同时重视流民管理,强调以“什伍编民”,即“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这体现了汉初社会治理的理念为(     
A.重农抑商B.礼法兼用C.无为而治D.刑主德辅
2024-05-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