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北宋主户(指有常产的税户)的构成图,表格反映了当时(     
主户户等阶级成分占地情况占全国总户数的比例
大地主300亩以上10%
中地主100—300亩40%
小地主不满100亩
自耕农数十亩50%
半自耕农占少数土地但不能自给

A.租佃经营方式比较盛行B.土地兼并的现象极其严重
C.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D.自耕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2 . 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家世寒微,缺乏家族的依靠,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B.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
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D.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2022-12-2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隋唐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名家辈出的时期,生活在唐高宗时期的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并被后代画家尊为祖师,他尤其擅长画佛教题材,他的代表作品是(     
A.《女史箴图》B.《步撵图》
C.《送子天王图》D.《金刚经》
2022-12-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唐代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父母恩重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王维所画的《伏生授经图》中,传授《尚书》的伏生虽有头巾和中国式的案几,但袒露上身、瘦骨嶙峋的状态,类似于印度佛教中的人物形象。这反映了唐代(     
A.佛教本土化的发展B.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C.三教合一局面出现D.儒学地位受到了挑战
2022-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代由李姓开国,故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对此解读全面的是(     
A.儒学不再是国家正统思想B.道教更有助于稳定政治秩序
C.统治者倡导三教并行政策D.为政者以维护统治为出发点
6 . 唐初基本沿袭隋朝制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参与朝政决策。宪宗时期,由宦官出任枢密使,并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唐朝中枢机构的演变(     
A.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已被废除B.反映唐代专制皇权强化
C.说明君主权力受到相权制约D.直接导致唐代朝政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定行政区划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传统方式,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B.便于简化行政区划层级
C.抑制割据加强中央集权D.为了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分分合合,不断碰撞与交融。两宋时期,曾出现了辽、西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前后并立的局面。下列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94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B.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宏称帝,国号大夏,基本仿行北宋的制度
C.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
D.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定都大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蕃汉分治”的制度安排根源于(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C.统治者有意排斥汉地封建制D.南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迥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安石变法中颁布实施《市易法》,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这一举措(     
A.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干扰了正常的商品交流D.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