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在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祭词中说:“……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对这段祭词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达了江丙坤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②较为准确地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历史作用
③黄花岗起义使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④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2016-11-18更新 | 9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中国近代著名报人黄伯耀说:“小说家为主动,则凡读小说、听小说者,必各居于被动矣。其感化力之神也,一家如是,一国又何莫不然哉!”黄耀伯这一讲话的用意是
A.发挥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
B.发展报业,丰富民众生活
C.提倡白话文学以移风易俗
D.发展近代传媒以实业救国
2019-06-2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与前代文人相比,宋代文人的意识更为自觉,他们的文化创造活动也因此散发着更为强烈的文人气质。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2024-04-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晚清学者姚莹说:“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己知彼而不胜,聩聩从事而不败者也。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矣”。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摒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B.秉持中体西用理念
C.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意识D.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5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A.强调要正心诚意
B.重视知行合一
C.求理应于吾心中
D.宣扬格物致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2016-11-27更新 | 229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油田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卷
8 .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
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2020-09-08更新 | 415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2016-11-27更新 | 418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18-06-01更新 | 915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