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84—2002年我国各类超级畅销书品种结构表(%)
时期文学艺术政治理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法律日常生活
1984.11—1992.1022.018.126.813.411.08.7
1992.11—2002.1132.711.832.58.89.25.0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与时代变迁关系评析》


如表所示各类数据的变化表明
A.民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扩大B.国民的文化心理状态回归到理性发展
C.我国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高D.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得到不断地强化
2021-12-3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有学者对曹丕的“诗赋不必寓教化”的观点进行评述时指出,曹丕的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的时代”,当时所谓“风骨”“风韵”“意象”的产生均源自于文人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     
A.体现出文学重视个性与法度B.可用于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
C.受到社会变革与动荡的影响D.印证思想融合成为时代主题
2023-12-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六)历史试题
3 . 1853年,俄国以争夺东正教“圣地”为名,入侵奥斯曼帝国。随后,英、法与奥斯曼签订同盟条约,派兵进入克里米亚半岛。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交战各国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在战争初期暴露出的问题引发了文官制度改革
B.战败使沙俄面临空前危机引发政府着手废除农奴制改革
C.战后在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D.战争是对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冲击和挑战
2024-04-17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8年,梁启超创意的《皇朝经世文新编》刊行,书中“地球事势通论”这样评述某一事件:“强藩世室之家乘间而起,废封建之制而为郡县,易锁国之党而成维新”“举国嚣嚣咸有愤心,精神丕振上下一治。习英荷之语言、法英国之商务、师美洲之学校、效德国之军制。”此事为(     
A.明治维新B.戊戌维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D.清末新政
2024-03-22更新 | 222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观点
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偶然因素决定着历史事物发展的方向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时代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着历史解释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二战时期,英国著名将领、军事专家富勒将军断言:“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因为俄国人的抵抗,尽管他们很顽强,或是气候对德国空军的影响挽救了莫斯科,事实是,德军前线的车辆陷入了泥泞中。”这一军事评述(     
A.夸大了气候因素对战争的影响B.客观上指出了苏军获胜的关键
C.肯定了莫斯科战役的战略价值D.侧面反映苏德两军的装备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21-1925年摩洛哥里夫地区反抗西班牙和法国的武装斗争受到中国报刊的高度关切,其对里夫军民“把西班牙军队杀得大败”感到欢欣鼓舞,称赞里夫民族是一个“英勇的民族”。1926年,里夫起义失败,共和国被扼杀。中国报刊痛惜,认为“这是对于世界弱小民族的一个沉重打击”。由此推知(     
A.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的风暴
B.北洋政府支持里夫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C.报刊的关注和评述与中国近代自身遭遇相关
D.拉美人民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马克思对启蒙思想有一段评述:“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上的这种基础而已。”马克思的这段评述(     
A.以唯物史观为指导B.仅涉及政治性理念
C.肯定了理性的永恒价值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说:“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中心的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历史的潮流已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战的阶段过渡了。”该学者评述的是(     
A.国联的国际共管方案B.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的发表
2023-11-13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朱熹对柳宗元等人关于郡县与分封的观点进行了评述:“柳子厚《封建论》则全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他认为“专以封建”恐“意外另生弊病”,而“专以郡县”也“不可恃以为固也”。朱熹的这一观点
A.是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B.折射出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
C.认为秦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D.印证革新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性
2023-04-03更新 | 824次组卷 | 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