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如图是秦穆公和秦孝公衡量人才的标准,导致这一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穆)公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忠实诚恳),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心怀宽容),其如有容焉……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邦之杌陧(倾危),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尚书·周书·秦誓》


寡人(秦孝公)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A.列国纷争的社会环境B.世卿世禄制的崩溃
C.墨家尚贤思想的影响D.土地私有制的实施
2023-11-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百色市、河池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调研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杨维这样评价元曲的价值:“夫词曲本古诗之流,既以乐府名编,则宜有风雅余韵在焉。苟专逐时变、竞俗趋,不自知其流于街谈市彦之陋,而不见夫锦脏绣腑之为懿也,则亦何取于今之乐府可被于弦竹者哉?”这一评价反映了元曲
A.贴近生活,雅俗共赏B.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借物抒情,意境悠远D.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3 . 宋人云:“自唐以来,进士皆为知举门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宋太祖)开宝六年,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乃诏入策进士,终场经学,并试殿庭······御试进士不许称门生于私门,一洗故习,大哉宏模,可谓知所先务矣。”这说明宋代科举(     
A.应考资格较宽松B.录取率明显上升C.公正性有所提高D.考试科目多元化
4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民国成立后,短短一年内成立的政党“几近百”,进入议会中也为数不少。有政党宣言指出:“泰西各国知政治良廊,视乎民力强弱。而求民力之强,非广集英才,无以收张弛捷挽之效。遂乃高张党帜,左右维持,引国政于完美,跻国势于安富,党之为用大矣哉。”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对政治民主的期许B.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C.议会成为政治斗争核心D.革命党人左右政局
6 . 《申报》曾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此非所谓怀忠抱义,超今轶古之大丈夫哉!使统兵者皆能如此,亦何致见敌先逃,交绥辄溃?今台郡诸公之忠愤,足以感动天下矣!”该历史人物是(     
A.刘永福B.林则徐C.左宗棠D.孙中山
2023-03-0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苏辙在其《栾城后集》中提出:“老佛之道,非一家之私说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哉!”材料反映的思想主旨是(     
A.融儒、释、道为一体B.主张道是万物本原
C.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D.推崇儒家反对佛道
2023-12-0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近日河南、陕西各自行钱,不相流通。既非与民同利之术,而市肆之滑乘此以欺愚人,窘行旅。《盐铁论》言:‘币数变而民滋伪。’亮哉斯言矣!”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
A.允许地方自行发行货币B.通过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C.中央应加强对经济控制D.规范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2022-05-24更新 | 4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熙朝“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曾写道:“伏读御制《三角形论》,谓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超喜。大语煌煌,可息诸家聚讼。……至哉圣人之言,可以为治历之金科玉律矣。”这上要反映
A.西方学术源自中国B.民族自我中心主义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专制皇权钳制思想
10 . 元代郝经《陵川集》中写道:“故儒家之名立,其祸学者犹未甚,道学之名立,祸天下后世深矣。岂伊洛(程颢、程颐)诸先生之罪哉?伪妄小人私立名字之罪也。”这一观点
A.是对儒学权威的挑战B.分析了理学没落的原因
C.是对理学真伪的甄别D.体现了民主思想的萌芽
2021-12-3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