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背景
(1)价值:
①文化价值:有利于传承____、维护世界文化的_________
②学术价值:是研究历史、语言、民俗、建筑和民族学等学科的重要史料;
③政治价值:增强_____和国家认同感。
(2)现状:一直受到严重威胁,且______
(3)经验: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家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4)传统: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2024-03-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 . 观察以下图片,完成表格填写。

项目突出特点史学价值作为史料应用注意的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2023-04-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学情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假期作业
填空题 | 容易(0.94) |
3 . 文物的重要作用   
史料   
作用
①文物的证史作用。____是对历史的见证和对文献记载的印证。②文物的正史作用。文物有助于校正古史记载之谬误。③文物的补史作用。文物为无文字可考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对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可补充记载的缺失
借鉴
作用
文物是一定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水平的见证,为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提供借鉴
教育
作用
①文物可作为进行科普、____、革命传统教育等的素材。②文物具有凝聚力。文物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直观反映,具有强大的____
2023-06-0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0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4 . 2022年中共二十大以来
(1)背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政策理念:
①四个反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____________;反对______;反对干涉别     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②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____________③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2023-10-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近代民族国家概念:民族国家是_______,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构成的政治实体。
2023-10-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时期内容
起源:多元一体①摇篮:____、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核心:____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③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春秋战国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②)内容:①____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____”局面出现。
③特点: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汉①内容:秦始皇推崇____学说。汉武帝____,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____
魏晋到隋唐①内容: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____盛行,唐朝____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特点: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1)宋代理学
①形成: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____形成
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____。康雍乾时期,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近代
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初期兴起的____,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以后____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2022-08-02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前案)
7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特点
阶段发展历程基本内涵
奠基时期先秦中华文化起源:多元一体
多元起源黄河 长江 珠江 辽河流域 北方草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天山南北等
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
中华文化肇基:西周礼乐文明
中华文化形成:①____时期
春秋时期 孔子阐述形成儒家文化思想核心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源头
以人为本 民为邦本
人本思想
西周周公:提出“敬天⑧____”思想;制礼作乐
春秋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民本思想
春秋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春秋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战国孟子:“仁政”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主张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朴素唯物观 摒弃天命绝对权威 天地人一个整体」
夏商 相信上天鬼神 商朝人遇事必祭天地祖先
春秋 老子提出“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战国 荀子“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心怀天下 家国情怀
战国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北宋
张载⑨“为____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南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清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西周 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
春秋 孔子“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战国
墨子“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西汉 《礼记》:“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 讲信修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西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战国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路曼曼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而不同 兼容并包
西周 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春秋 孔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战国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发展交融繁荣
时期
秦汉宋元
秦朝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西汉
汉初 道家
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确立②____地位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魏晋至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 三教并流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儒学吸收佛道;科技文化高度繁荣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陆九渊“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理学丰富中华文化③____思维;宣扬礼教束缚精神
文化专制文化批判时期
明清
明朝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李贽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清之际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批判④学 抨击封建专制
提倡个性自由 倡导经世致用
康乾时期 中华文化禁锢
八股取士 文字狱钳制思想
衰落重建时期近代1840

1949
____
「向西方学习 ⑤____图存」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 主张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主张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⑥____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后:⑦____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
特点本土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
价值中华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多民族政治格局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

2023-0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8 . 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都大量的____。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____流通量仍然不足,出现____
2022-09-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9 . 1840年,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____________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2022-10-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10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世纪
(1)思想道德建设:2001年,颁布《________》,从________的高度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06年10月,中共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________的本质体现”。中共________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________________、文明、和谐;社会层面:________、平等、________、法治;公民个人层面:________________、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涌现出大批全国道德模范,如________________等。
2022-06-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前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