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生卒年著作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1663《农政全书》
宋应星1587—1666《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生卒年成就
哥白尼1473~1543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1548—1600提出宇宙无限论
伽利略1564~1642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1571~1630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从其分田时“算其家口多寡”和“杂以九等”来看,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
材料二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制,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1)材料一的规定中如何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2)《资政新篇》的提出有何意义?其未能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这种观点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2017-02-1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有何变化?依据是什么?
2016-12-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5 . 祖宗之法

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问题: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某一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追求富强”出现“传统外变”的观点。并分析出现“传统外变”的原因。

7 .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数学天文、历
法、气象
医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2225259257788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1126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1200年传入欧洲;铸铁1300年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1500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1556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银河一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计算机技术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简答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2)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建构的规则语言,全球的一体化和普遍的世界文化主义已经削弱了旧有的关于独立、认同和自主的感觉,并推动许多国家让渡它们的部分主权。
以乐观主义的观点来看,意识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以及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根据这一推理,冲突将减少,而人类将开始更好地认识到,国家边界和海洋几乎不能应对来自于旅游、通信和贸易等全球革命的多重挑战。这些共同的问题只能通过集体的、多边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全球化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对那些嵌入全球事务网络中的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构成了限制。结果,全球化使得国家的合作必不可少,它最终将增加每个地方的每个人的财富。
而较为悲观主义的观点来看,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进程将不会带来跨国合作。它将带来竞争。不管需求是如何地令人信服收益如何地的提高,增加了的联系和朝一个一体化和单一国家社会的趋势将孕育敌意。全球化正在削弱国家对未来和命运的控制,增加了处于优势地位国家的力量,但是限制了虚弱的国家的繁荣,在一个高度分层的全球等级秩序中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差距将继续扩大。由于全球的利益不会得到公平的分配,全球化可能在赢家和输家之间制造冲突。相互缠绕的经济将使各国关系变得更糟。在激烈竞争下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
——查尔斯·W·凯格利《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
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