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少数民族政权与大一统

材料一   辽朝的《鲜演大师墓碑》有“大辽中国”的说法。《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志》称萧氏丈夫耶律污斡里的祖先为轩辕黄帝八世孙虞舜后裔。《辽史·世表》则认定“辽之先,出自炎帝。”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并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西夏李元昊立国后遣使向宋上表时,自称祖先为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的拓跋鲜卑自称为黄帝次子“昌意少子”之后。西夏“自称西朝,谓契丹为北边(朝)”,宋为南朝,认为辽宋夏当共奉“中国”之号。

(1)依据材料一、概括辽夏政权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发边疆地区一览表(部分)

少数民族名称开发地区
百越岭南、东南沿海地区和山区
巴、蜀、蛮、僚、俚西南
肃慎、东胡、鲜卑、乌桓(丸)、靺鞨、高句丽、奚、契丹、女真、满等东北
匈奴、鲜卑、丁零、突厥、回鹘、党项、蒙古、回、维吾尔等北方、西北
羌、吐谷浑、吐蕃(藏)等青藏高原
高山族(台湾“原住民”)台湾岛

材料三   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即取消兵车,改为骑兵,同时改穿紧身窄袖、便于作战的“胡服”。自秦汉以来,历代都在边疆或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一般都包括沿用部分既定制度。清朝统一内外蒙古后,就根据蒙古长期形成的习俗,建立了盟旗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游牧民族聚居区的行政管理难题。

(2)依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贡献。
2024-04-24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023·辽宁·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200卷,后晋刘啕等历时4年撰成。编修者以唐代国史、实录及朝报、吏牍、家状等为主要编撰材料,但对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纪传中大量抄录唐代皇帝诏敕和臣僚奏疏、表章、诗赋等,屡现“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纪事多取自《旧唐书》。

北宋时,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225卷。书中创设4表,增加3志及列传331人,列传部分还参考了碑志、家谱等新材料。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或直接将骈文改写成散文,总字数比《旧唐书》少约16万字。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角度分别概括《旧唐书》与《新唐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唐书》的编修原因及其编纂原则。
2023-09-15更新 | 2008次组卷 | 1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
(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023-06-30更新 | 3982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国际法

“国际法历史发展分期的不同划分(部分)”

学者观点
英国学者奥本海分两阶段:格劳秀斯以前国际法的发展和格劳秀斯以后国际法的发展
奥地利学者菲德罗斯分九部分:西亚(近东);地中海地区;欧洲的基督教国际社会;阿拉伯哈里发、伊斯兰国际社会和土耳其帝国;欧洲的列国体制和“古典国际法”;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后的国际法;印度的列国体制;东亚(中国和日本);世界的列国体制和普遍国际法
苏联学者费尔德曼、巴斯金分四阶段:国际法的起源(古代世界)、国际法的形成、国际法的成熟和当代国际法
中国学者杨泽伟分四阶段:一是国际法萌芽期(远古至1648年),它从古代国际法的遗迹开始一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前;二是近代国际法(1648﹣1914年),它始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止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三是现代国际法(1914﹣1945年),它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四是当代国际法(1945年至今),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起点,一直到现在
(1)中外学者关于国际法历史发展的分期有不同观点,依据材料指出各自分期划分的主要标准。
(2)结合所学,对材料中中国学者的观点进行说明。
2023-05-28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据材料概括当时浙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所借鉴的浙东施治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2022-11-27更新 | 2150次组卷 | 1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绢与马

材料一唐与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马”“以助军旅”,唐马“既杂胡种,马乃益壮。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秦、汉以来,唐马最盛”。唐代驿制“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驿站的官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盖相望,邮驿继踵”。士庶也喜骑马出行,“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马球蔚然成风,太宗“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

材料二突厥、回纥与唐朝进行绢马贸易,规模巨大。回纥“每一马易四十缣(注:细绢),动至数万匹”,除自身消费外,还将多余的绢帛通过中间商人不断向西销售。突厥、回纥还开始建设据点聚积物资,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回纥最初“风俗朴厚”,获得唐朝厚利后,登里可汗“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

以绢马贸易为例,阐述唐代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动的影响。
2022-09-08更新 | 317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