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产,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网民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摘编自孟轲等《孟子》

材料二   先秦诸子之论战,实不及希(古希腊)哲之剧烈,而嫉妒偏狭之情大为吾历史污点者。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孔子)非先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法行不敢行,其学派之立脚点近于保守。孟子之距(批评)杨墨,则毫无论据,而漫加以无父无君之恶名……绝似村妇谩骂口吻,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汉武帝时期)儒学统一者,非中国学界之幸,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902-1904年)

材料三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而不绝,主要因为其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淬炼的科学真理,可为儒学的现代化、时代化转型提供助力。而儒学作为扎根中国土壤的思想文化,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丰富内涵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了肥田沃土,如“表正则何物不正”的社会规矩意识、“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中庸辩证哲学等,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典支撑和理念补充。

——摘编自孙耀胜、王碧颖《文化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相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孟子的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传统儒学的看法,并分析其成因。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如今的青年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应秉持的态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0-188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竞争的需要,制定了《费里法案》和《戈贝莱法案》,宣布解散从事传教和教育等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教会学校,废除教会掌握国民教育的权力。同时对6-13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违者将受到处罚。法令禁止在课堂进行教义教育,另外增设道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真正做到培养法国青年勇于奋斗,热爱真理,服从命令,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品质。开展女子世俗教育,规定女子有权享受国家中等教育,建立女子世俗学校。在初等和中等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选学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接受职业训练或进入专门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大为提升,为国家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启应《一百年来的法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婴、太尉妢免。

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置五经博士。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冬,初算商车(车船使用税)。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摘编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公元前89年)癸巳,禅石闾(在石闾山祭祀地神),见群臣,上(汉武帝)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臣光(司马光)曰:“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汉代国家治理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6世纪英国“奢侈”的含义主要包括贵族铺张浪费和乡绅或中产阶级攀比模仿,当时的人统称为毫无节制(excess)。黑死病后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大幅改善,新兴的乡绅和中产阶级在服饰上模仿攀比更高阶层的消费,乡士“所穿的外衣和帽兜是绿色的,手中一张大弓,皮带下一束明亮尖利的箭,上插孔雀羽毛”,商人“头戴一顶法兰德斯的獭皮帽,一双整洁的鞋子用华贵的扣子扣起”。

材料二   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1327~1377年),英国议会颁布了第一部饮食禁奢法令、第一部服饰禁奢法令,如饮食法令规定了平时和宗教节日期间的每餐用量。而服饰法令详细规定了从仆人到年收入1000英镑的骑士等8种社会群体的服饰标准,根据等级和职业制订服装消费标准,以立法方式杜绝模仿、攀比等非理性消费。1336年和1337年的两部禁奢法令并未规定对渎职者或违法者的处罚措施以及罚没物品的用途,但乡绅和中产阶级的遗嘱和财产清单中缺少违禁服饰的事实表明,新兴阶层对禁奢法令大多采取了服从态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浩《14~16世纪英国社会的过度消费问题与禁奢法令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6世纪英国出现过度消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16世纪英国政府颁布禁奢法令的影响。
2024-05-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成帝乃侨立豫州于江淮之间,居芜湖。时淮南入北,乃分丹杨侨立淮南郡,居于湖。又以旧当涂县流人渡江,侨立为县。

司空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东北)诸县,其徙过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

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1)材料反映了(时期)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2024-05-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国民党不顾中共和民盟的反对,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简称“制宪国大”或“国大”),国民党代表“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国民党人认为,以三民主义冠国体,是国民党领导革命的目的,也是建国的准绳,“民有、民治、民享”及“民主”等字义已包含于“三民主义共和国”的含义之中,不必赘述,在会议中与青民两党代表展开了激烈争论。

青年党与民社党代表指出修改宪法第1条为“中华民国为民主共和国”,认为“各国宪法第一条皆规定国体,规定主权者是谁……现中华民国既规定为三民主义之国体,等于国民党为主权者,国民党员为八百万,则其他四万万四千二百万人民将摒弃于主权之外”。民社党代表指出“三民主义是一种广泛政治思想,各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如果订在宪法条文中,将来必会引起种种争执与借口。”

国民党代表潘公展、叶青则强调三民主义目前已为国内各党派所一致承认,写入政协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之中,已“非国民党一党者”,称此举“甚合理想”。

蒋介石与国民党被迫作出一定让步,同意“民有、民治、民享”入宪,称“这部宪法‘以三民主义为基础,成为民有、民治、民享共和国的宪法,是世界上共和国最新的宪法’”。

——摘编自张维达《1946年“制宪国大”国体之争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这场争论双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46年“制宪国大”国体之争进行评价。
2024-05-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乐天(白居易)因为《长恨歌》(描写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故事的长诗),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京,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摘编自【唐】陈鸿《长恨歌传》

材料二   史载杨妃(杨玉环)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清初传奇《长生殿》),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而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元代说唱艺术《天宝遗事诸宫调》)《杨妃全传》(《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关杨玉环的记载及宋人所撰《杨太真外传》)。若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览者有以知予之志也。

——摘编自【清】洪昇《长生殿·例言》

材料三   唐宋传奇小说的特点是“搜奇记逸”。此后,“传奇”也指说唱艺术和剧本。但无论是传奇小说,还是传奇说唱艺术和剧本,都突出了一个“奇”字,体现出“非奇不传”的特征。加之从传奇小说到传奇剧,很多作品的题材均有师承关系,且经过后世一代代作家的不断改编和创作,如洪昇的《长生殿》取材于唐传奇《长恨歌传》和元杂剧《梧桐雨》。“传奇”一词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陆希致《也谈“传奇"话源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传奇”对唐宋“传奇”的继承和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长恨歌传》和《长生殿》的史料价值。
2024-04-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旨在宣扬、普及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使人敬畏上帝、禁欲苦行、寄托来世……较有文学特色、影响最大的是《灵花》,它由多人汇编、加工而成,是记述圣弗兰西斯及其修会宣传福音、领受圣恩的故事集,描写圣弗兰西斯忍辱苦行、救治病人,感化俗人和异教徒,甚至向禽兽讲道的故事,生动有致。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人的文学,就是世俗文学。中古世俗文学虽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它毕竟以写人为主,歌颂人的英雄主义,表彰人的坦白襟怀,反映人的理想愿望。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其表现有四:一是梦幻手法,影响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歌德的《浮士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二是象征手法打开了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通道;三是骑士传奇为近代欧洲小说之母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之特色;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歌颂贤明君主,乃承袭世俗文学之衣钵。

——摘编自刘连青《中古欧洲文学面面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教会文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中世纪文学的重要意义。
9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到19世纪初,大规模迁往美洲的是非洲黑人,迁往美洲的黑人奴隶有1亿多人,但真正抵达美洲的,只有2000多万。当时,从欧洲迁移到美洲的人口规模并不大。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是世界人口迁移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人口国际迁移的规模逐渐扩大。1901-1913年,欧洲国家平均每年外迁的人口超过150万人,比19世纪中叶的平均数30万多了4倍以上。

——摘编自[荷]韦瑟林《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

材料三:1975年,中东引进外籍工作人员的数量达到200万,20世纪80年代初进一步增加到600万,1982年达到最高峰650多万人,1987年下降到500万左右。

——摘编自葛剑雄《全球侨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5-19世纪与19-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迁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引发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共同因素。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殖民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伴生物,它既破坏旧式的传统农业社会,也为西方式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因此,欠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模式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受殖民化影响不大,现代化的模式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2)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虽然依靠自身的力量,但选择过程曲折复杂。(3)完全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其现代化的启动和模式选择,深受原宗主国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不过,所有这些类型都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二战以后它们在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转换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也正因为如此,在此后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凸现了出来。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倘若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精密的科学技术,而缺乏一股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国家是很危险的。如此,国家就失去了精神支柱,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最后必然会走向土崩瓦解。我们还是必须设法保留我们基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凌翔、陈轩《李光耀传》

(1)请分别举例对应二战前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三大类”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概括二战后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推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什么?
2024-04-16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