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分流。地中海文明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延伸、扩展与提升,是前后相续的两个发展阶梯,而不是两个相互平行的系统。长期影响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发端于地中海,伊斯兰文化也以此为渊薮,印度文化不断受到波及,远离地中海的中国也受这一“文化强极”的影响。地中海是世界文化的漩涡,很难把它界定为“东”或“西”。

——摘编自史继忠《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涡》

根据材料,围绕“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一份某村支书一天的工作记录笔记(部分)

84年5月15日1天
召开村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
参加人员:
张明德(√)、王永(√)、刘良(√)、高文(√)
会议中心是培训“县、乡换届选举”骨干。开始学习了上级发来的“选举法规选论”的部分材料。学习了茨营子乡1984年5月县、乡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然后讨论:
(1)选举领导小组怎么成立?
组长:张明德
副组长:王永
(2)填写承包土地使用证如何搞?
由刘艮、崔玉海负责,在5月底前完成。
(3)乡分配育苗任务:油松10亩,白榆3亩,封山育林1000亩,怎么办?
(4)张家口日报社寄来“农家科技专刊”两期,每期120份,怎么发?
(5)村支部、村民委员会成员如何分工?
张明德:抓村支书的全面工作。重点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的管理,抓报纸的管理,贫协工作。
崔玉海;秘书,会计,统计,民事调解
(6)乡规民约如何修订?
对王永起草的乡规民约,已原则通过。修订后,在社员大会上宣布。

(12)文化室到底怎么建?
仍按以前会议定的东房两间,抓紧整修。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带动“中文热”“中国文化热”,到鲁班工坊帮助共建国家的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从开展联合考古项目,到举办艺术节,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人民友好往来,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摘编自人民日报《文化交流·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材料二   20235月,“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当地市民在活动现场通过书法、剪纸和工艺品展示等领略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摘编自李奥《中国文化绽放塔什干》

材料三   202396日,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参会。

——新华社记者马希平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李熠《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

从图中任选两个时间点,指出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对该时期中国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点,正确写出历史时期,阐释的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边疆问题其实是央地关系的次生形态。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①唐代的藩镇模式,后引发了安史之乱。②宋朝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后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阅读材料,请选择两种边疆治理模式中的其中一种,并结合所学,指出采用该模式的缘由并对其影响进行简要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下表为中国历史上经历的三次“大变革(大变局)”。

中国“历史大变革”的发展演进

发端时间发端事件结局
第一次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从分裂到统一,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体、经济体和文化体
第二次19世纪中后期洋务思潮的“变局论”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逐步转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第三次1978年以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大变革”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以八章(如下表)规模从中国文化发源的地理空间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再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并最终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

《万古江河》目录

章序章名

第一章
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3世纪)

第三章
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第四章
东亚的中国(公元2世纪~公元10世纪)

第五章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公元10世纪~公元15世纪)

第六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上篇)(公元15世纪~公元17世纪)

第七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下篇)(公元17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

第八章
百年蹒跚(公元19世纪中叶~公元20世纪中叶)
选择目录中的任意一章,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阐述该时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章节对应时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翻译事业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所示:

中国翻译事业概况(部分)

阶段

概况

先秦到宋

夏、商时,翻译以口头翻译为主,主要服务于宫廷,用于对外交流。东汉出现了有文本的笔译。北魏设立了专门掌管翻译事务的“通事”,以适应民族交流及中外交流的需要

明清时期

徐光启和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泰西水法》(6卷)、《测量法义》等,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域

近代中国

大批知识分子是翻译主力,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并存,从太平天国、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翻译范围由单纯的技术翻译到自然科学理论,进而到社会科学理论,从文学作品到文学理论著作;翻译形式上,从单纯的翻译发展到译介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出现“四论”:“艺术创造性翻译论”“重神似不重形似论”“化境论”“整体论”。20世纪80年代后,翻译事业出现新繁荣

——摘编自潘玥《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等


选择材料中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翻译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新考法·新变化丨结合学者观点考查史学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摩尔在《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以英、法、美、中、日、印六国为考察对象,认为各国为了从前工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分别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另外还有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式民主道路。

——摘编自郭宋《为了现代——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道路”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整体提出,可分国别提出,可反对或补充新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化自信首先基于对自身文明的认知,而重新认识亚洲文明对于当今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文明发展也是世界文明最早的代表,并对世界文明的奠定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卓新平《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任选一个古代亚洲的区域文明,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古代文明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