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统一蒙古草原向外扩展,蒙古统治者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变化。儒士郝经提出“用变夷”理论,忽必烈接受了这一理论,而前代统治者中多见的“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等偏见,在元朝统治者的头脑中则十分淡漠。元人虞集说:“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使重臣治其事”,并对云南复杂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情形有较深刻的认识,在继承汉唐以来的羁縻之策并加以完善,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实行土官制度。元朝统治者对云南地区进行了积极的经营与开发,使云南步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清朝统治者自身亦为少数民族,认为“边疆”与“夷狄”在概念上不能等同,反对“内华夏外夷狄”的说法,认为内地与边疆各族人民“无分内外”“皆朕赤子”。主宰清朝统治者治边思想的核心仍是“守中治边”“守在四夷”,因此清朝也继承了明朝以来重视边疆地区治理与稳定的传统。在“三藩”已成为国家重大隐患的情况下,不少廷臣仍以担心滇、黔苗造反必驻重兵弹压为由反对撤藩。由此可见,包括云南地区在内的西南边疆的稳定在清朝统治集团心目中的重要性。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分而治之”,实行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

——摘编自陶亚敏程方《元朝、清朝治理云南边疆民族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与清朝治理边疆民族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与清朝治边的共同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时期,中国形成许多货币区,不但用的钱不同,而且不准运钱出境。宋朝时期各个区域使用体大值小的铁钱,携带非常不便。而且政府受到周边民族政权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养重兵以为各,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南宋通行的纸币是会子。会子的名字北宋就有了,吕忠卿的《日录》就提到会子,说“民间自纳钱请交子,即是会子;自家有钱,便得会子”。东南所用的会子,起初由民间发行,叫作便钱会子,后来收为官营。(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会子起初止(只)行于两浙,后来通行到淮、浙、湖北、京西等区,纳税和交易,多可使用,几乎成了一种法币。宋代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纸币:除了川引以外,还有湖北会子和湖广会子。湖北会子专用于湖北路,后来通行于湖广。淮交是两淮用的交子,印造于乾道元年,背面印有“付淮南州军行使”字样,所以只通行于两淮州县。

——摘编自彭信成《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元朝纸币从借鉴前一朝纸币的良好经验着手,同时注重吸收前朝纸币通货膨胀的教训,对本朝纸币发行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到目前为止,史学界普遍承认元朝纸币从生产、发展到消亡共经过了4个时期,前后行用10余种(类)纸币。元政府规定:“禁止金银、铜钱在市面流通”,“只准官收作价”,把收集的金银集中于国库;元政府还颁发了《整治钞法条画》,对元朝纸币的发行流通等作了基本的规定,用最严厉的国家法令强迫百姓只能使用元朝纸币。元朝纸币不仅轻巧便携,金额可大可小,而且遍布全国的平准行用库,为纸币在全国的流通提供了保障。元朝中后期,由于统治阶层的穷兵黩武和穷奢极欲,造成政府财政支出无度、滥发纸钞导致钞法遭到破坏,最终促使元朝走向灭亡。

——摘编自吴建军《浅谈元朝纸币的产生原因及流通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纸币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元时期纸币发行和使用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纸币发行和使用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明清易代,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破坏,明末活跃的社会文化思潮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清王朝通过严酷的文化政策,实现了皇权对真理的垄断。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清初学者致力于文化的保存和儒学的重建。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由君王一人独断;二是君民平等,君的权力来自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此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三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主宰,不应必须尽心尽力为君服务。黄宗羲还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新诠释。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工商皆本”主张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2023-11-18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

——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血统、世袭爵位、职位,寒门之子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国家政权管理体制。到了汉初,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官员的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汉代察举制主要有三种名目: 一是贤良方正,二是孝廉,三是秀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察举制逐步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唐朝沿袭 了隋朝的官员选找制度,自由报考,以诗赋策问取士,但店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明法、明字、明算、童子、道举等诸科,并且在每一科里面又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经科重帖经、墨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学经典的记忆。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对时务策,突破了山士族门阀是断的传统经学的限制。虽然诸料并存,但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图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三国时期,魏、蜀、吴究竟谁是正统?各个朝代的史学观点不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书》云:“晋时,巴西陈寿(晋臣)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三国志·魏书·武常纪》称曹操为“大祖”,封武平侯后称“公”,封魏王后称“王”,纪末“评曰”复归称“太祖”。《三国志·蜀书》称刘备为“先主”,称刘禅为“后主”,孙权则径称其名。

——摘编自周振刚《<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兼论“蜀国”之称谓》

材料二   关于三国时期的正统问题,朱熹说:“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因为在朱熹看来,曹魏篡夺立国首先就违背了儒家的道德价值,不符合二帝三王的得国之道。按朱熹对君王治道“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之要求,曹魏篡汉属于不仁义,治国又以功利为主,所以魏不当为正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进一步道:“(宋)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梁启超进而说:“正蜀也,凡亦谓正宋也。”

——摘编自平先荣《宋代士人之三国正统观研究——以宋代史论为中心》


(1)根据材料,概括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南宋时期三国正统观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三国正统观变化得出的启示。
2023-05-03更新 | 2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拉斯事件

17611013日夜,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图卢兹发生了一起案件,信仰新教的让·卡拉斯的长子马克·安东尼意外去世。图卢兹高等法院认定卡拉斯为第一犯罪嫌疑人并采用“有罪推定”的司法原则,坚持从宗教谋杀的方向调查,有意识地误导司法侦查。1762310日,图卢兹高等法院判处让·卡拉斯车裂焚尸之刑。当时法国的高等法院、教会势力和伏尔泰等名人都主动或被动地牵涉进了卡拉斯案件中,对卡拉斯是否谋杀其子及其作案动机的揣测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7633月,法国枢密院下令重审此案,卡拉斯被平反昭雪。

·没有什么比启蒙民众的思想更为有效地摆脱狂热的方法了,虽然民众曾普遍地受到无知和迷信的教育,如今我们看到的局面正是这种教育的后果。

——伏尔泰《论宽容》1762

·这里的人的盲目自信会使你感到惊讶。尽管事情已经得到了纠正,但是他们仍然相信卡拉斯是有罪的。在这件事上,无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科尔伯特1765

·严酷的刑罚违背了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

——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1766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卡拉斯事件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卡拉斯”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3-05-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982~2003年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过程

年份文件表述
1982中央1号文件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4中央1号文件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自留地、承包地均不准买卖,不准出租;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由社员自找对象协商转包;转包条件可以根据当地情况,由双方商定,在目前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条件下,可以允许由转入户为转出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平价口粮;为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土地使用权转移时对农民的土地投资应给予合理补偿
1993中央11号文件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提倡在承包期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允许土地的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
1998十五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要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
2001中央18号文件在承包期内,农户对承包的土地有自主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流转权;农户的土地收益包括承包土地直接经营的收益,也包括流转土地的收益
2003《农村土地承包法》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承包方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整理自叶兴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40年演变与未来走向》


(1)根据材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的影响。
2023-05-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2022-07-15更新 | 1827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