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5 道试题
1 . 有同学研究“乾隆时期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部分时期山西人口总数及小麦年平均价格

——摘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至乾隆时期基本形成了一些“因灾禁酒”的共识,乾隆帝说:“与其禁于已饥之后,节省于临时,孰若禁于未饥之先,积贮于平日,今即一州一邑而计之,岁耗谷米,少者万余石,多者数万石不等。则禁止之后,通计五省所存之谷,已千余万石矣。”

——摘自崔思朋、仲伟民《清代禁酒与粮食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出现上述现象的时代背景。
(2)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乾隆时期人口与粮食安全”的价值。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乾隆时期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周鸿年是湖南长沙的中下层士绅,没有科举功名。他因受到郭嵩焘的影响,接触西方知识,认识到“欧西政教,远较中土为灵”,并开始阅读严复的译著。光绪二十九年(1903)黄兴自日本返国,联络湖南“会党异人”,并吸收周鸿年等人共组华兴会。辛亥八月下旬,周鸿年决定参与革命,“率会党人员及农民数千”起事,占领株洲,越醴陵、攻萍乡。这时由于革命军兴,致使省城长沙纷乱,大吏皆追。使维新分子深感不安。其后,浴议局议长谭延闿(立宪派)随后被推举为都督,起而维护治安。这主要是因为“湖南士人多惧革葬英雄”,在“士绅疑忌”下,不愿由具豪强背景之革命党条主导,才由谭延间出任都督。

——摘编自周德伟(周鸿年之子1892—1976)回忆录《我的一生与国民党的点滴》

材料二   19261942年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节选

纪念文章内容摘要
192610月,张太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今年纪念双十节之意义》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把中国建成一个类似近代西方的民主国家,它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
194210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纪念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是在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统治于中国的专制政治,而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政体。它掘开了封建制度的根基,铲除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君权思想,唤醒了千百万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热情。

——摘编靳燕凌《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革命成功的因素;分析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纪念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积极作用。
2024-04-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尊老养老传统。尊老养老思想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范晔(南朝)《后汉书·礼仪志》

材料三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其史料类型,并判断史料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的敬老养老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023-12-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琅琊刻石,刊刻公元前219年,记述秦始皇统一海内的功绩,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又加刻诏书。北宋中期,密州知州苏轼登琅琊台时,发现始皇颂诗已泯灭,仅存二世诏书。明清及民国时期当地政府多次加以保护。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国家博物馆。残石高1.32米,宽0.71米,存1387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等

罗塞塔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把埃及作为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偶然发现该石碑,残碑高1.14米,宽0.73米。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根据协议,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摘编自《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材料二   在罗塞塔石碑发现之前,古埃及遗址中发现的铭文数量很多,但人们一直无法释读。该石碑铭文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通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失传。古希腊文是近代人可以阅读。法国学者商博良(17901832年)从1808年起释读罗塞塔石碑,通过长期收集和研究相关史料,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1821年编成通俗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符号对照表,1822年确认埃及象形文字是时兼具表意和表音的文字体系,成功破译了石碑的象形文字,这也标志着新兴学科——埃及学的出现。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块石碑的史料类型和价值,并指出罗塞塔石碑被发现和争夺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博良在破译石碑铭文中使用的史学方法和研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琅琊刻石铭文无需破译的原因。
2023-11-19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7日,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成功入选。

材料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松山考古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从2192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这些出土物几乎涵盖了黔中地区1400年的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出这一时期贵州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在此之前,历史学界认为贵州有一段模糊的“中世纪”,秦汉以后的文献,记载或从侧面记载贵州高原的文献,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晋人常琼编写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而之后关于贵州的记述,多为只言片语,极为简略,甚至语焉不详。如今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记载贵州历史的志书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而那已经是15世纪中叶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贵州古代的历史面貌一定会走出“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范同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证明通道贵州的存在》

材料二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大运河通济梁开封段的重要文化遗产。汴河是流经开封的一条古老水系,古称派水。战国时期魏忠王利用派水开凿鸿沟,水行大梁。汉晋南北朝时期,改派为汴,汴河由此而来。隋大业元年开凿大运河,利用汴河改建通济渠,连通黄河淮河水系。《宋史·志·卷四十六》记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成为保障东京城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堪称京师生命线。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初以汴州桥命名,俗称州桥。其建筑也最为精美华丽气势宏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锵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明月是闻名遐迩的汴京八景之一。汴京州桥不仅是运河与御街中轴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京城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甚至演变成为北宋东京城的文化标识。明初洪武年间重修后的州桥,桥高水深。此后一百余年,由于运河淤塞,州桥亦渐荒废。明末崇祯十五年,州桥与开封城一同被洪水淤埋于地下。

——摘编自中国文物报《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发展历史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王通过诰、誓、命等文书来管理国家,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秦汉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秦代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所需的官府往来文种。中央政务公文主要有皇帝御用公文“制”和“诏”,改战国时“上书”为“奏”,列为臣下专用文种。秦代的地方公文主要在郡和县两个层级上运转,公文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材料二   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輒行之;不急者,日觱(畢),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竹简(1975年出土)·行书律》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文书行政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材料二中的睡虎地秦竹简属于何种史料,分析其研究价值。
2023-09-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在陶器上我们能看到玉米神和玉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额高耸,头戴长长的穗状冠饰,象征玉米穗。玉米女神则刻意表现出腹部的皱纹,表明其具备生育能力。

——摘编自曾攀《陶器上的玛雅文明》

史料二   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史料三   1571年,德国开始大量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

——摘编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玉米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

1880

1900

1913

英国

18.5

18.5

13.6

德国

8.5

13.2

14.8

法国

7.8

6.8

6.1

俄国

7.6

8.8

8.2

奥匈帝国

4.4

4.7

4.4

意大利

2.5

2.5

2.4

1880——1913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

国家

1880

1900

1914

俄国

79.1

116.2

135.2

法国

54.3

71.5

91.0

德国

42.6

52.4

89.1

英国

36.7

62.4

53.2

奥匈帝国

24.6

38.5

44.4

1880——1914年各大国的陆海军人数(单位:万人)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1:加拿大征兵海报,上面用法语写道:法裔加拿大人,参军吧!英格兰,我们自由的屏障,正在受到威胁。我们会让普鲁士军国主义统治这片保护我们的信仰、语言、社会制度和法律的土地吗?法兰西的心在流血!

2:一战英国征兵海报:帝国需要男人!在年轻雄狮(指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的帮助下,年长的雄狮(指英国)打败了敌人。


(1)依据材料,拟定一个历史探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材料一可以推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征兵海报的史料价值。
2023-08-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人民中学、海安市实验中学、句容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宗沐,字新甫,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为官近40年,官至刑部左侍郎,晚明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表是王宗沐为政期间的部分活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宗沐的主要活动,并简评其影响。
(2)据材料,说明《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撄宁府君年谱》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王宗沐的生平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部分)


1)气(乞)鞫:请求复审。(2)黥为城旦舂:古代刑罚。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于研究汉朝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3-06-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