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前,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会任命利益相关者担任一些官职,进行所谓的政治“分赃”, 而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也使当时政府人员不断更替, 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效率下降、 决策迟疑以及政策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改革。1853 年, 查理·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作了一份被称之为“纲领性文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几条重要原则:文官分为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政策执行,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文官筛选录取的方式为公开考试, 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为主”,因此低级文官晋升成为高级文官可谓少之又少; 文官的晋升与提拔依靠其政绩与勤奋程度;文官没有政治偏见。文官制度改革跨越数十年,最终以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才得以确立。

——摘编自王康旭《浅议十九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2022-11-11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春秋以后被消灭的诸侯国数不胜数,强大的诸侯国灭掉小诸侯国之后并没有采取分封,而是以县、邑的形式赏赐给有功之臣进行管理。战国时期,君王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一县最高长官的权力,这一时期以“郡”为单元的行政主体不断出现并扩大,郡长官也是由君王直接任免,地方权力基本被收归到了中央。

——摘编自陆杰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郡下设县,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下面也有自己的郡、县。《汉书·高惠高后功臣表》说:“逮文、景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摘编自刘太祥《汉文化研究丛书:汉代政治文明》

材料三   封建王朝时期君王对地方制度的改革以及行政管理权的划分,都离不开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出现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历代统治者往往在地方同一层级设置不同类别的官员,这些官员权力侧重不同,相互独立和制约,都受中央垂直管理。此外,古代统治者还从依靠天灾、天象到借助道德、制度等,一直在探索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摘编自杨翠婷《中国古代治理智慧》等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郡国并行制的“两面性”。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变革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葡萄牙是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王室高度集权并高效领导国民开展大规模国家计划。葡萄牙的海权意识是颇具超前性的,他们非常清楚,财富并不来源于拥有大量领土而是对海上贸易航路的垄断,因此葡萄牙的探险发现船队每到一地,就会向当地人搜集那里的情报尤其是航海路线。亨利王子将巨型货船改造为可以高度利用风能的轻型舰艇,大大地方便了葡萄牙对各种浅海和大陆内河的探索。随着海军势力在印度洋的膨胀,葡萄牙人控制了航路,控制了贸易,也控制了香料及其他东方奢侈品的定价权。在16世纪初,葡萄牙已经开始把里斯本打造为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和奢侈品的集散点。同时,葡萄牙也开始了另外一个获利丰厚但极不人道的买卖____奴隶贸易,里斯本的奴隶市场规模要比美国内战前夕南方的黑奴市场大得多。葡萄牙人也在他们的属地开启了强力有效的本地化管理模式,只要不对帝国的核心政治和商业利益造成威胁,葡萄牙不会直接介入本地事务的管理。葡萄牙甚至采取主动混血政策,混血儿并没有因为混血身份而受歧视,反而成为了葡萄牙对当地统治的中坚力量。16世纪,葡萄牙从一个欧洲不起眼的边陲小国崛起为一个世界性帝国。

——摘编自王大威陈文《早期民族国家的海洋发展与国家治理策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崛起的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崛起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支持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封其为云南王,建立起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国。南诏初期的官制基本沿用唐朝官制,分兵、户、客、法、士、仓六曹,后期改为三托九爽制,其相称清平官,与大军将共决国事;地方有六节度、二都督、十睑(相当于州)。南诏向汉人学习了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其织品甚至可与成都织品比美。南诏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另有“白文”,即用汉字或对其笔画略加增损来记录语言。南诏王曾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赴成都或长安就学。南诏王阁罗凤爱慕汉文化,命儿孙拜唐人为师。不少南诏人精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的诗被《全唐诗》收录。9世纪佛教开始盛行,至今还耸立在点苍山麓的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即为此时所建。此外,南诏的狮子舞在唐代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是唐宫廷十四部乐之一。

——摘编自王小甫著《世界帝国开明开放——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诏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的民族政策。
2024-06-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专制君主制是一种新型国家体制,它是统一民族和主权国家的象征,以“主权在王”代替了“主权在神”的信条。商人和地主阶级构成了专制君主制和民族国家的阶级基础,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后,重商主义被定为英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市民阶级力量的增长,加之人文主义新学的传播,反教皇情绪在英国不断积聚,16世纪30年代《至尊法案》颁布后,建立了英国国教,脱离了罗马教皇的控制,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君主制的阶段特征》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近代早期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与其说是异曲同工,毋宁说是貌合神离。15-16世纪西欧普遍进入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以分裂割据为特征的中世纪等级君主制开始为近代早期以民族国家形式为基础的君主专制所代替。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代表着秩序和统一的新的进步因素,这种历史进步性就在于它促使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姜守明《中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专制君主制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至16世纪中英君主专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024-06-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下半期,随着经济的变革和人口的增加,英国的城市得到了很大发展。资产阶级在18世纪60年代初掀起了激进运动。他们提出了改革议会、扩大选举权等要求,向土地贵族发起了冲击。在法国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激进运动于18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形成为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工人随之大量参加了激进运动,并成立了“伦敦通讯协会”等工人组织。他们逐渐成为激进运动的主导力量。激进运动遭到上层统治阶级的疯狂仇恨,为了回击仇恨,托马斯·潘恩写成了《人权论》,强调人权,主张人人平等,谴责封建专制和君主政体。在《人权论》的影响下,参加激进运动的人不计其数,波及全国,声势极为浩大。但由于未能建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激进运动在保守派的进攻和政府的镇压下开始逐渐衰落,到1799年,激进运动的历史告一段落。

——摘编自甄敏《论十八世纪英国激进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述18世纪英国激进运动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激进运动出现的原因。
2024-06-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战争问题上大多持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向东部地区疏散人口,撇迁企业和军工厂,形成强大的战略后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美国、瑞典等将重要的军事工业分散布局,部分重要的军工厂甚至建在地下。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对中国的东面和南面构成了军事威胁,苏联对中国的北面和西南构成了军事威胁,中国存在着遭受外敌入侵的危险。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启动,1965-1966年年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完成了全部工厂搬迁计划的40%,建成和部分建成的项目接近在建项目的40%。三线建设是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大调整。

——摘编自王毅《论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及其实施》

材料二   1965年,中央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负责川渝地区三线建设的整体工 作。在三线建设中,国家在川渝地区的投资总额达268.89亿元,高于排名第二的湖北110.67 亿元。在大规模投资下,川渝地区兴建了长安机器厂等一大批重要企业,基本涵盖了重工业的所有部门,其中,军工企业及与之配套的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以自贡市为例,三线建设前,盐业在自贡市的工业中占绝对优势;到1976年,自贡市逐步形成多门类产业结构,工业总产值在1965年以后的17年间增长36.7倍。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川渝地 区部分大中型企业多青睐于中小城镇,随着一批三线建设工厂的建成运行,这些小城镇的 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在促进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王毅钟谟智《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区位选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开展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川渝地区三线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矛盾更趋尖锐。美苏为了各自的利益,力图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为了冲破僵局,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战争中,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以石油为武器,采用提价、减产、禁运、国有化、增加本国股份权等措施,掀起了一场伟大的石油斗争,以配合埃、叙前线国家的战斗。石油斗争震撼了世界,特别沉重地打击了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美国。由于石油禁运,美国发生能源危机。此外,西欧共同体和日本相继发表声明,表示了不同于美国的看法。10月2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这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障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实力。1973~1981年,六个海湾产油国的石油收入达到8791亿美元。

——摘编自徐天新等《世界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2024-06-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