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觉非等译的《西方文明史》将中世纪分为初期、盛期和后期。书中的第十章和十一章都是介绍中世纪盛期西欧历史的。第十章标题是:中世纪盛期(1050-1300)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下表是本章的具体子目和内容概要。

子目

内容概要

一、第一次农业革命

重犁的使用便于耕种以前抛荒的土地,它带出的垄沟为低洼的荡地提供了极好的排灌系统。庄稼轮作的三圈制,使休耕地由以前的一半减少到三分之一。更多的土地被派作他用,而不是种植谷物,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经营。水力和风力磨坊技术使磨谷物速度加快,节省出来的劳力并非都呆在农庄里。

二、领主和农奴:庄园制度的社会情况和生活质量

农业革命中,甚至是在古老的庄园里,领主不再亲自监管农奴耕种领主自营地,而是和新开发的土地一样,向农奴收取租金。农奴通过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剩余的产品,或能变得富足一些以赎买人身自由。

三、贸易的复兴和城市革命

地方市场上的集市贸易和长途贸易得到发展。许多城市是在中世纪平地而起的,12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兴起了自治运动。

四、…………
(1)据材料概述中世纪盛期“农业革命”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盛期农奴处境的改变和城市自治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表格中的第四子目应当设计什么标题,并谈谈你的理由。
2023-06-29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0年和1993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比

时间

免征额 (元/每月)

应税项目

主要纳税人

1980年

800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以及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收入;五、财产租赁所得

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在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同胞

1993年

800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所有中国居民和所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非中国居民

提取表格中有关我国个税变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11-24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人才选拔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方式
察举制推荐
魏晋南北朝地方品评
隋唐科举制考试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23-05-23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区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必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元前2世纪里19个侯国的人口增长(部分)

侯国所在
郡国
初封时
户数
国除时
户数
年代
(公元前)
年增长
率(%)
人口密度
(人数/平方公里)
今地(摘者
注)
魏其琅琊10003000201-1542.445.9山东青岛
绛阳济南7401500201-1531.587.5山东济南
800026000201-1521.65.5安徽淮北
涿25005600201-1511.648.8北京
曲周广平40009300201-1482.8177.4河北曲周
柳丘勃海10003000201-1431.935.4河北黄骅

资料来源:《汉书》,卷16。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页236~237。李氏的表中日期多有错误,这里已予以改正。人口密度的数字采自劳干:“两汉郡国面积之估计及口数增减之推测”,《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第2期,页215以次。劳氏制表的材料是公元2年的,取自《汉书》卷28。年增长率是根据内推法得出来的,参见史密斯(T.L. Smith)、劳普夫(P.E. Zopf)     《人口统计:原理与方法》,页552~553。

——许倬云《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

(1)提取表中相关信息,说明其对研究西汉历史的史料价值。
(2)据表格资料来源,归纳形成表中研究成果的方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日、美工业之比较


——资料来源:杨铨《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梁启超等编《晚清五十年来之中国(1872--1921)》


仔细观察表格,提取表中的信息,说明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阐述。
2022-01-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官私藏书一直很发达,但其藏书种类少,重藏轻用,很少对外开放。早期留学生把自己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回国后大力推动我国近代图书馆业的发展。下表是为我国图书馆近代化作出杰出贡献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蔡元培留学德国,后到欧美、日本研究考察。他十分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出任北大校长后,特聘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并指明图书馆应注重“多购新书”,建设以“新”为特点的藏书体系。
沈祖荣是我国第一位赴美专攻图书馆学的学者。归国后,即携带图书、模型等到各地演讲图书馆之重要性,呼吁兴办图书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洪范五回国后任南京大学图书部主任兼教授。是我国二十年代“新图书馆运动”的主要活动家之一,所著《图书馆组织与管理》是我国第一本总结中国图书馆工作经验及教授心得的专著。
刘国钧其编拟的《中文图书编目条例》适用于当时中文图书的著录工作,对中文图书编目规则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并直接影响了以后几十年我国图书馆的编目工作。

——摘编自王卫国《留学生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起步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留学生群体对我国图书馆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2024-03-3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

史料记载出处
先秦时期出现“物勒工名”制度,即在制作的物品上要镌刻工匠的姓名,以便日后发现问题时追究责任。《礼记·月令》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甬(桶)不正,二升以上”“斗不正,半升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均要罚款,“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秦律》云梦睡虎地秦简
“诸校斛斗秤度不平,杖七十……有行溢、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官吏如果是违法知情者,则与违法者同罪;不知情者,罪轻二等。《唐律疏议》
“民敢违诏复织,募告者,三分赏其一”,军器监派人到各地都作院指导、监督各项标准的执行,并将执行标准和产品质量作为都作院官员考核的依据。《宋刑统》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不)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明律》
本店……须凡事究心,益求其善,以为子孙世守之业。倘有不肖……劣者则为下流苟且之事,丧心败德,永无昌炽之期。清代徽陈士策

——摘编自李良平《古代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措施的启示》

材料二   秦汉时期,无论是对官营手工业还是民间产品生产,其“度”“量”“衡”等计量规范,以及法式、形制等质量标准都由官方直接控制。唐宋时期,政府除了对京畿地区和宫廷奢侈品、兵器等特殊产品采取较为严格的事前质量规范外,对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行滥”现象,则更多采用“诸色人”等社会主体主动“募告”以进行事后惩戒的方式进行监管。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管从生产流程的直接控制转向对采购环节的事中、事后管理……政府对商品流通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质量监管更大程度地依赖牙侩、行会、公所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个人进行,契约习俗取代法令条格成为商品质量监管的主流规范。

——摘编自程虹、陈昕洲《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新中国 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部分)

时间历程
1978年3月5 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强调保护劳动者基本权利、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义务应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从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多个维度考虑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家重设民政部,恢复其主管全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务的职能
1982年国务院正式设立劳动人事部,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范围从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到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针对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与惠及公众的社会福利与军人优抚安置制度,进行了内容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摘编自邓大松等《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经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英、德、法等国共同组成的“多极”格局终结。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向西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加重控制西欧的筹码,同时扩大美国商品出口。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强苏东地区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协调机制建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迅猛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政治与经济独立性和平等性增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密切。但是由于“冷战”格局的确立与延续,世界市场长期被分割为“两个平行市场”。

——摘编自程伟主编《世界经济十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除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外,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也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但西方多数国家追随美国实行“禁运政策”。1952年4月,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同与会国工商界人士广泛接触,探讨发展贸易,同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工商团体和企业签订了贸易协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同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与会人士商谈了建立贸易关系问题。随后,中英互动取得积极成果,引起西欧震动。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的工商界代表到日内瓦同中国贸易代表商谈发展贸易问题。会后,法国、瑞士、挪威等国工商界代表访华。中国同西欧许多国家的企业或团体签订了民间贸易协议和合同。中国外贸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下表所示是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增长率

出n总额

出口增长率

进口总额

进口增长率

差额

1950

41.3

20.0

21.3

-1.3

1951

59.5

44.1%

24.2

21%

35.3

65.7%

-11.1

1952

64.6^

8.6%

27.1

12%

37.5

6.2%

-10.4

1953

80.9

25.2%

34.8

28.4%

46.1

22.9%

-11.3

1954

84.7

4:.7%

40.0

14.9%

44.7

-3%

-4.7

1955

109.8

29.6%

48.7

21.8%

61.1

36.7%

-12.4

注:表中单位为亿元人民币,数据源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等

——摘编自《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一195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一1955年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0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