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90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如下表所示:

分期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时期18621877官营军工
第二时期18781894官督商办
第三时期18951902外人兴业
第四时期19031913政府提倡
第五时期19141925民营进展
第六时期19261933官民合作
第七时期19341949工业衰落

——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
2024-05-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统二年庚戌学历》(阴历)《民国二年新学历》(阳历)
正月初十皇太后万寿

正月十三皇帝万寿

二月十四日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39国耻纪念日(光绪戊戌德国占租胶州湾定约)


310国民纪念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三月初一纪念日(光绪丙午宣布教育宗旨)

七月十三纪念日(光绪丙午须诏预备立宪)

七月廿四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828国耻纪念日(道光壬寅与英国战败订立《南京条约》)
八月初八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922国耻纪念日(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犯北京咸丰出狩热河)
八月十六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战海陆军败绩)915国耻纪念日(光绪甲午与日本战海陆军败绩)
八月廿七孔子生日

九月初一纪念日(宣统乙酉各省咨议局成立)



1010国庆日(武昌起义)


11国民纪念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12国民纪念日(宣统帝退位)


217国民纪念日(民国南北统一)

注:上述表格是《教育杂志》于1910年和1913年登载的“学历”,即学校一年中各项仪式的日程表。表后并附有说明:“每届纪念日,或于下午最后一时间停课开会,为学生演说当时之历史,或不停课而于课毕后延长一时间以内行之。演说之际,当以今日情形互相比较,于养成国民之爱国心,大有神益。”

(1)根据上述材料,凝练两个以上的时代特征。
(2)选取其中一个时代特征,自拟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推行②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⑦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材料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2023-11-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格局的转变能够极大的影响世界局势发展方向,国际社会主义的运动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请填写下列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规律的代表性事件

①____________的诞生代表社会主义由空想理论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_____________的建立代表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即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③_____________的发生代表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即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④__________的推广使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由一国走向多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023-07-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6 .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先后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朝贡贸易、一口通商等形式与世界很多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请以“原始史料”为标准对下列有关古代对外贸易的史料进行分类(多选,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东罗马金币
A

 粟特人形象唐代陶俑
   B

南海一号古沉船瓷碗
   C
        
《海禁与海外贸易》
  D

         郑和下西洋(地图)            
                  E
            
广州十三行(油画)
                  F

结合上述图片,完成下列表格。选择一项, 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外贸途径反映史料鼎盛时期突出特征
丝绸之路A B唐朝其东端起点 (1)______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海上丝绸之路C(2)______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  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
朝贡贸易D E明代政府借此对外贸易传播中国文化,宣扬国威
一口通商F(3)______政府垄断贸易,只开(4)______这个港口
外国商船必须遵守种种限制

(1)A临安   B洛阳   C 长安   D益州
(2)A南宋     B五代十国     C隋朝     D秦朝
(3) A唐代     B宋代     C 明代     D清代
(4)A行省        B市舶司     C蕃市     D十三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析

年代中国西方
7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广东、福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石油危机;经济滞胀;美日欧三足鼎立
80年代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繁荣;

请根据表格回答20世纪70-9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新的趋势?对中国产生怎样影响?
2022-05-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稳定的局面,其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由于对政府持有好感,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安德鲁波特

材料二   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图)


材料三   巴黎景象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查尔斯·波德莱尔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沃尔特·惠特曼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政治稳定的局面”是怎样建立的?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材料三中表格所示的诗歌能否作为史料?请说明理由。
2021-05-08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等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分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
(2)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2024-03-18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的欧洲移民潮

近代以来欧洲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移民浪潮就持续不断,二战之后这一潮流呈现出新的趋势。下表为二战后欧洲移民的基本状况。

国家时间移民状况
意大利19401960至少有55万来自原殖民地的外国移民,再加上从非洲返回的,估计数量最高可达到85万人。
法国1946成立了国家移民局,专门组织招聘发展工业所急需的外国劳工
德国1946成立了“招募委员会”,共有1400万外国人来到德国,期满后虽有1100万人返回自己的祖国,但仍有300万人滞留德国。
德国19491961大约310万德国人从东德来到了西德。
英国19531962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联邦国家的移民越来越多,在19531962年间就有39.1万人。
法国1963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签署和平协议后,大约有100万外国移民来到法国
德国1978第一批越南“船民”到达汉诺威的时候,得到了热情的接待。德国媒体将他们视为不堪忍受“社会主义独裁统治”的逃亡者。

——摘编自宋全成《简析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等

(1)概括二战后欧洲移民潮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应如何认识二战后欧洲移民潮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