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是个什么样的年代?

材料一   下图是《人类简史》中19世纪的漫画历史年表


——据美国学者房龙《人类简史》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烟硝中诞生,在资本积累上茁壮,随帝国扩张而臻于巅峰、乍然崩解。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火车汽船等新科技将场景从欧洲拉至世界,衣着素朴的主角们,自信而冷静地演出这个不闻起伏跌宕,但见壮阔宏伟的胜利时代。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贝克特认为,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强迫劳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暴力,不是资本主义历史的对立面,恰恰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仅基于对欧洲历史的考查,如果从亚洲、非洲和美国等地区的视角来看,19世纪是野蛮和极端的年代,奴隶制和帝国主义蹂躏了全球的大部分地区。

——摘编自于留振《新资本主义史与美国史研究的新趋向——再论<棉花帝国>》


(1)材料一作为研究19世纪世界历史的史料,有何不足之处?
(2)材料二、三研究世界历史视角有何不同?请加以说明。
(3)考虑19世纪的历史,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促使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图地运动在使农民成为流浪者的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

——摘编自孙丽红《试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57日,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对这一时期的革命风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称“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即“亚洲的觉醒”。

   

(1)观察图,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并概括“亚洲觉醒”的特点。
(2)列宁称这一时期的革命风暴为“亚洲的觉醒”。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2023-06-0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一、二、三按时间顺序排列,并简述理由。
(2)依据图一、二、三所示,指出各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3)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11-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耻地理教育是近代新名词。1905年学部审定的《最新地理教科书》将失地、领事裁判权与国耻相联系,强调了失地丧权的严重危害,这是地理教材第一次引入“国耻” 概念。而“国耻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1908年上海《浦东中学杂志》登载的《国耻地理记》。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学生在“实地观察”时必须运用地图,同时还要“填注暗射地图及习绘地图”,中华书局则立即在历史教材中添加国耻地图。1913年《新制中华历史教科书》中插入历代沿革地图,昔日辽阔疆域与近代大幅沦丧形成强烈反差,极大   地渲染了民族屈辱。1915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请人演讲《国耻地理》,从“租界胶济湾”、“筑路权”和“采矿”展开,并谈及东南沿海与内蒙古要地,希望学生密切 关注海防、边防。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识之士还建议教育部应向民众普及国耻地理,   唤醒国民的国家意识。1924年有人将旅顺、大连纳入歌词之中;1936年版画家罗清桢创作的《准备武装收复失地图》,对“东北四省”“华北五省”和“外蒙”屈辱失地进行了刻画。国耻地理教育让各界逐渐意识到必须通过“牢不可破的团结”才能实现领土完整的 真正捍卫。受激励而走上救亡图存、雪耻复土道路的学生、民众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丢藩失地、丧权失利等近代屈辱历史仍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

——摘编自熊斌《因应与强化: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内容并概括其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不断发展的因素,分析 近代中国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发兵征讨岭南地区。当时,秦军要进入岭南,最近的路线是穿过五岭。五岭的西端往南是漓江的发源地,往北是湘江的发源地,相距不远,所以从地形条件上看非常有利于渠道的开凿。秦始皇在详细了解了地形条件后决定在此打通水路。在秦始皇的亲自过问下,工匠们精心设计的天平、铧嘴、陡闸等设施让灵渠充分发挥了航运、防洪、分水等功能,它们均是中国水利史上创新,灵渠因此而诞生。自古绝无可能谋面的漓江和湘江就这样连接在一起。灵渠建成后秦始皇所做的第一件事并非用它来运送军粮,而是设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正式对该地区施行郡县制。此后,为了开发这一地区,秦始皇下令军队必须在此长期驻守,还发配数以十万计的戴罪之人到岭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即便在秦代之后,灵渠依然被用作粮饷运输和转运兵员的重要通道,是粤盐北运和湘米南运所依赖的水运通道。

摘编自刘晓霞《秦始皇与古代运河灵渠考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出灵渠的位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修灵渠的有利因素和历史影响。
2022-06-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图1、图2分别是1914年和1923年的欧洲地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图2与图1相比欧洲版图有哪些不同之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1、图2中分别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针对材料一图1时期制度的弊端,图2时期实行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影响?
(3)材料二中图-是哪制度?图二是哪制度?后者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1-12-10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