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 “没有开化的中国佬”               图2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3“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
(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2016-11-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二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德意志民族,这么善于航海,这么有工业和商业头脑,比其他民族都更适合农民殖民,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供应,所有这一切都超过其他现代文明国家,难道它就不能成功地在帝国主义之路上开辟一条新路吗?我们毫不怀疑殖民问题已经成为对德国发展生死攸关的事情。殖民地会有益于我们的经济状况以及我们整个民族的进步。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要毫不迟疑地重新要求殖民地。

——节选自弗里德里克·法比瑞(德国一个传教团体在西非南部的巡视员)《德国需要殖民地吗?》1879

乙:在(1900327日的)辩论中,我解释到据我了解,所谓的世界政策,其任务只是支持和推进我们的工业、我们的贸易,扩张我们人民的劳动力、活动和才智。我们无意执行侵略性的扩张政策。我们只想保护我们在世界各地顺理成章所取得的极重要利益。

——德国首相比洛,1900

材料二

1899年独立日

丙:英国诗人罗德亚德·吉卜林1899年写了诗歌《白人的责任》,用来庆祝美国吞并菲律宾。下文为诗歌节选:

担负起白人的责任,派出你最优秀的子孙,让他们离乡背井,伺候那些激动不安的野蛮人。

担负起白人的责任,收起恐怖的威胁,讲上百遍让他们明白,为他人实现利益而探索,为他人获得财富而工作。

担负起白人的责任,结束残暴的战争,恢复和平,让饥民满腹,疾病消停。(要为满足他们的愿望探导)

——据【美】丹尼斯·舍尔曼《西方文明史读本》

材料三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当非洲十分之九的面积已经被占领(到1900年时)全世界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一个垄断地占有殖民地、因而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特别尖锐起来的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摘自【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1)材料一中的两则材料为德国殖民扩张的“合理性”提供了哪些相同的依据?指出二者与德国帝国主义的关系。
(2)材料二诗歌中“白人的责任”指什么?实质上反映了什么思想?对美国吞并菲律宾的这一行径,漫画表明了哪些信息?
(3)材料三从哪些角度对帝国主义进行了论述?
2023-05-02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漫画(1949年)

          《他终于上路了》

材料二   苏联漫画(1947年)

                    《美国新式战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结合考辨和解读史料的方法,请你谈谈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
(3)有人将当代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4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500年之后的广义全球化进程来看,全球化的宏观趋势是由曲折反复的波动所构成的,有前进有后退。每一轮全球化的进展基本上都是由世界体系的霸权国推动……上一轮全球化(1850~1914)是由英国主导的,持续了65年;而这一轮全球化则由美国主导,也已经差不多65年……本轮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一体之两面,而去全球化则意味着美元在全球地位的逐步下降。

——瞿东升 《第二轮“去全球化”开始了》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三     《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

(注:牌子中“GLOBALIZATION”是“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广义全球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能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阻碍经济全球化正常进程和秩序”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
(3)据材料三,概括漫画中人物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017-09-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1781年印加皇帝的嫡亲图帕克·阿马鲁(白人与美洲土著人的混血种人)领导了大规模的救世主式的革命运动,其他英雄还有墨西哥人伊达尔哥、莫雷洛斯等。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对拉丁美洲经济、政治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是得益于这个郡县制,中国的国家形态才具备了逐步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到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之时,功不可没的郡县制更是全面取代了分封制而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坚实根基。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某学生在学习汉朝历史时所作思维导图局部

材料三   元世祖朝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和半固定化行省分沿用金行尚书省和蒙古国燕京断事官二模式,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军事需要。世祖末成宗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元行省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官府体制。行省普遍设置,有确定的辖区范围(相当于金朝一两个路),宰执衔撤销和群官负责制的形成,兼领军民和不定期迁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述论》

(1)材料一中“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在商代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思考,郡县制对比分封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AB所代表的制度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形成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展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对护国战争的法律辩护词

①前大总统袁世凯,久蓄逆……法律解决之道既穷,我国民乃不得不诉诸政治手段,故有今次兴师致讨之举。
②法者,上下所共信守,而复能相维于不敞者也。法令一失效力,则民无所措手足。而政府之威信亦隳,愿大总统常以法自绳,毋导吏民以舞文之路。”
③袁氏图帝不成,乃欲更保总统,反覆无……按诸现行约法刑律及各种法令,其为犯革命内乱之罪毫无疑义。

——摘编自蔡双全《梁启超对护国战争的法律辩护》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史事演进逻辑将梁启超法律辩护词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法律辩护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译文与非译文比重图

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辩论。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的文章中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3年前后《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影响。
2024-01-08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认识。
2023-08-01更新 | 54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2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图2各自所属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1、图2两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2023-02-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