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简,字君策,我国著名科学家、无线电研究创始人。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和工学院院长。抗战时,他通过借读、拜学等方式,把战争中流亡到重庆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重大就读,只为培养更多的无线电通信人才,缓解国家之所需。此外他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个抗战时期他的电台未曾中断过一次任务。1940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电离层观测台,从事大气天空对电波反射影响的研究,开启我国电离层常规观测的先河。1947年秋,年过半百的他深入北极圈,在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采尝试与重庆作6900公里远距离通信试验,最终喜获成功,他是我国到达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巨大成功的第一位科学家。

——摘编自《抗日战争中的重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简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冯简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前,同盟国集团内的奥匈帝国瓦解,匈牙利独立。1919年初,协约国要求匈牙利割让大片领土,内外交困的卡罗利政府被迫辞职,取而代之是苏维埃政权。8月,帝国主义国家支持霍尔蒂镇压了苏维埃政权并建立专制统治。1920年6月,战胜国美英法意与代表奥匈帝国的匈牙利在巴黎签订《特里亚农条约》,和约规定:匈牙利割让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给捷克: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划归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巴纳特西部划归南斯拉夫王国;多瑙河受战胜国控制;陆军限为3.5万人;赔款数额由赔偿委员会确定。条约使匈牙利失去了72%的国土,人口由2080万锐减至650万,超1000万匈牙利人分散到多个国家,这造成各国国内民族关系的紧张,也为此后匈牙利倒向纳粹德国埋下导火索。

——摘编自《特里亚农条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里亚农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特里亚农条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俄国1861年改革的法令包括《总法令》、四个地方法令及补充法令。这些法令规定: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并允许他们通过赎买方式取得份地。但赎买活动并非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开展。初期,中部黑土区和伏尔加河流域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成为赎买活动的主要区域。1873年情况逆转,以代役租为主的非黑土省在赎买活动中超过黑土区,这表明劳役制地区农民的支付能力已耗尽,全俄赎买速度放缓。1881年政府颁布法令,农民从自愿赎买转向强制赎买阶段,土地的赎买价格远超自身的价值,如非黑土区由1.8亿变为3.42亿卢布。为解决农民无力支付高额赎金的问题,政府通过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以支持他们完成赎买。总之,赎买加速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农业经营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赎买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土地赎买政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改革。他根据“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原则制定户籍政策,“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明确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他推动秦孝公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垦荒种田。他还鼓励百姓“修力本业”,增产粮食,“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同时推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农战政策之下,秦国民众“喜农而乐战”,“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但是,农战政策“重农”服务于“重战”,当时秦国即被视为“虎狼之国”。

——据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农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农战政策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摘编自王春来《曾经辉煌的帝国古波斯文明之谜(2)》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下进入“黄金时期”。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其法典的核心是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到7世纪末,北非的拜占庭控制地区也尽数落于穆斯林之手。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领地尽失。在欧洲,能控制的地盘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希腊城市及其毗邻地区。1342年,发生“吉洛特”(希腊语意为“人民之友”)起义。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并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0年代,他在目睹了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日趋反动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坚持“国家至上”,忠诚于艺术,到宣称“人民至上”,强调“最后的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1946年,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响应中共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他说:“过去我只晓得抽象地爱国,不知爱什么国……现在我知道,爱国只能是爱新民主主义的国,现在为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将来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闻一多的思想转变,凸显了他在为人民的民主与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事业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陈恩国《闻一多抗战后期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的特点。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人户凋敝,政府控制的人口很少。为了增殖人口,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贞观年间,政府招徕塞外及突厥前后内附者男女120万口,党项羌前后内属者30万口。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为了缩短生育周期,玄宗时期将结婚年龄提前,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唐律》还专门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近亲通婚以奸论,并强令离散。此外,唐政府还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等等。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唐前期人口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鼓励人口增长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前期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茶叶的起源在中国有“神农说”“吴理真说”“诸葛亮说”“葛玄说”等。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是,公元519年,印度人达摩在中国苦修期间,将眉毛变成了“茶”的故事。然而,在中国传世的文献典籍中没有这个故事的记载。18世纪,达摩眉毛变茶的故事在西方有了早期传播,基本保持本初面貌。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学界通过多种手法将其篡改为一个印度故事,炮制出“茶叶印度起源说”,各种典籍、报纸、杂志加以记录。英国人推崇一时的中国武夷红茶被印度阿萨姆茶取代,在西方科学话语中被价值重构和污名化。茶叶起源于中国这一原本在西方已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受到挑战和质疑。

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学家吴觉农发表了《茶树原产地考》等重要文章,举出各种有力证据,系统驳斥茶叶起源于印度这一无稽之谈。他通过考证,认为茶叶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神农氏时期,早在公元前27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茶的记载,“中国茶业在周秦以后,已当食用,至汉晋已渐盛,到唐宋则为极盛之时代”。改革开放后,吴觉农等人继续深入开展中国西南地区才是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的论证研究。科学界还发现云南、四川一带有生长两三千年的野生大茶树。

——摘编自宋时磊《达摩的眼皮:一个茶叶起源故事的由来、传播与变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学界篡改达摩故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茶叶起源于中国的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学界论证茶叶起源于中国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认识到,必须与赞同变法的官吏联合起来,在朝野上下形成变法的社会“风气”,“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康有为的推动下,1895年8月,翰林学士文廷式组织强学会以“达民情、育人才”,它标志着维新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出版《强学报》,两地的会员有50人左右。1896年1月,慈溪太后下令封闭强学会、但各地的维新运动并未停步不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超过300所。

——摘编自谢景芳、祁冰《文延式与强学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