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出现的意识争论指什么?这场争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有何特点?

材料二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 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的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 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希罗多德《历史》和司马迁《史记》的撰史宗旨有何相同?中西两位史学家各开创了哪种史书体例?

材料三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3)运用相关史事“实证”“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
2024-04-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过程性诊断(1)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认为,要取得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只有实行维新变法,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为此,他们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借取了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并结合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对君主的起源和君民关系提出新的观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 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24-0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齐“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20世纪头20年.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谷底”,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终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说明近代中国“沉沦”的表现。
(2)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上升的转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反映“上升转机”的历史事件(现象)。
2024-0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辛亥革命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功绩。
2023-12-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927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3410月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4月2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的?
2023-11-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完成ド列要求。

材料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 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 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 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 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 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的特点,并分析农书内容不断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文字。经历汉朝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材料二   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稳固。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唐朝政府与边疆地区的突厥、吐蕃、南诏、渤海等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汉朝时期人们的何种观念得到了发展?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一观念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历程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2023-11-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以上材料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